国开《实用法律基础》期末试卷及答案完整版.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3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国开《实用法律基础》期末试卷及答案完整版.pdf

国开《实用法律基础》期末试卷及答案完整版.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国家开放大学《实用法律基础》期末试题3(附答案)专业:法律事务(本科)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体现的是()。(2分)A.罪刑法定原则B.罪刑相适应原则C.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D.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2.庇护权在国际法上()(2分)A.是个人的权利B.是国家的权力C.是个人根据国际法得到的权利D.是国家的义务3.在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2分)A.各级国家行政机关B.各级国家审判机关C.各级国家检察机关D.全国人大及地方各级人大4.下列简易程序的说法,正确的是()。(2分)A.起诉必须用书面诉状B.可以组成合议庭审理C.简易程序既适用于一审程序也适用于二审程序D.按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在3个月内审结.5.王某今年17周岁,为某大学学生,智力超常,生活,生活自理能力很强。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是()。(2分)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B.可视为完全民事行为人C.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D.无民事行为能力人6.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故意伤害他人致人轻伤的,()刑事责任。(2分)A.应当负B.不负C.可以负D.应当减轻7.我国的《民法通则》规定:当事人在实施法律行为时,行为时,不得欺诈、胁迫对方当事人,双方不得串通实施损害国家、集体第三人的利益的行为。这一规定是()原则的体现。(2分)A.平等原则B.自愿原则C.等价有偿原则D.诚实信用原则8.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无权行使侦查权。(2分)A.公安机关B.人民检察院C.国家安全机关D.人民法院9.列不属于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的是()。(2分)A.拘传B.取保候审C.逮捕D.拘役10.在主刑中,最轻的刑罚方法是()。(2分)A.拘役B.刑事拘留C.管制D.罚金11.法的溯及力,是指法律颁布后()是否适用,如果适用,就有溯及力;如果不用,就没有溯及力。(2分)A.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事B.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行为C.对其生效以前发生的事件和行为D.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事件和行为12.联合国是()国际组织。(2分)A.政治性和普遍性的.B.政治性和专门性的C.专门性和区域性的.D.区域性和政府间的13.下列哪项属于抽象行政行为?()(2分)A.行政许可B.行政征收C.行政立法D.行政处罚14.法是调整()的行为规范。(2分)A.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B.人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C.人与自然界之间的自然关系D.自然关系15.合同的订立,在法律上主要分为()两个阶段。(2分)A.要约邀请和要约B.要约和承诺C.要约邀请和承诺D.要约和更新的要约16.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2分)A.公民B.法人C.其他组织D.行政主体17.法是以()为内容的行为规范。(2分)A.国家意志性B.权利义务.C.国家强制力D.社会关系18.甲和乙多次发生争吵,矛盾日深。某日两人又发生争吵,二人决定决斗。决斗中,甲将乙刺成重伤,乙刺穿甲的心脏致甲死上。乙的行为属于()。(2分)A.正当防卫B.防卫过当C.故意犯罪D.过失犯罪19.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2分)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C.从旧兼从轻原则D.从新兼从轻原则20.某厂采购员甲外出采购本单位所需的一批水泥,某甲是该厂的()。(2分)A.指定代理人.B.法定代理人C.法定代表人D.委托代理人二、多选题(每小题3分,共60分)21.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的,应当负刑事责任。(3分)A.盗窃罪B.抢劫罪C.放火罪D.敲诈勒索罪22.公民因遭受他人不法侵害而造成身体伤害或死亡的,可以请求赔偿()。(3分)A.医疗费B.因误工减少的收入C.残疾者生活补助费D.丧葬费和死者生前扶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23.国家创制法的方式包括()。(3分)A.制定B.制订C.认可D.颁布2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国际法()(3分)A.适用于国际社会B.适用于平等民事主体之间C.以国家单独或集体的强制力为保障D.由国际社会中一个统一的最高立法机关制定25.缓刑适用于被判处()的犯罪分子。(3分)A.拘役B.管制C.三年以下有期徒刑D.五年以下有期徒刑26.任何法律关系都是由下列()要素构成,缺一不可。(3分)A.主体B.客体C.内容D.法律事实27.一九五四年,()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分)A.中国B.印度C.缅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