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方法 第一章 煤田地质及矿图知识1.ppt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7.7MB 金币:18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采矿方法 第一章 煤田地质及矿图知识1.ppt

采矿方法第一章煤田地质及矿图知识1.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8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章煤田地质及矿图知识第一节煤田地质概述1、成煤过程中的几个概念成煤作用:从植物死亡、堆积到转变为煤的演变过程,以及在这个演变过程中经受的各种作用。煤化作用:煤的成岩(碳)作用和变质作用的合称。成岩作用:泥煤或腐泥被掩埋后,在压力、温度等因素作用下,转变为褐煤的作用。变质作用:褐煤在地下受温度、压力、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下,转变为烟煤或无烟煤、石墨等的地球化学作用。形成有开采价值煤层的必要条件:第一,温暖潮湿利于植物生长和繁殖的适宜的气候。第二,植物的大量繁殖。第三,大面积沼泽化的自然地理条件。第四,地壳运动的良好配合。二、聚煤期表1-2地质年代(地层年代)表聚煤期或成煤期:地质历史中形成煤炭资源的时期。三、含煤岩系四、煤层赋存特征2.煤层的顶、底板赋存在煤层之上的邻近岩层,称为顶板。赋存在煤层之下的邻近岩层,称为底板。根据岩层相对于煤层的位置及垮落性能,将煤层顶、底板分为:(1)伪顶位于煤层之上随采随落的极不稳定岩层,其厚度一般在0.5m以下。大多由松软的炭质页岩、泥页岩组成。并非所有煤层都有伪顶。(2)直接顶位于煤层或伪顶之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采煤时移架或回柱后能自行垮落的岩层。多为粉砂岩、泥岩等。有时煤层之上无直接顶而为基本顶。(3)基本顶又称“老顶”。位于直接顶或煤层之上,通常厚度及岩石强度较大、难于垮落的岩层。通常由砂岩、石灰岩、砂砾岩等组成。(4)直接底位于煤层之下,为强度较低的岩层。通常由泥岩、粉砂岩、粘土岩等组成。(5)基本底又称“老底”,位于直接底下面,比直接底坚固,多为砂岩、砂页岩、石灰岩等。(二)煤层厚度煤层的厚度:煤层顶底板之间的垂直距离。煤层总厚度:包括所有煤分层和夹矸层厚度总和。有益厚度:煤分层厚度的总和,不包括夹矸层厚度。最低可采厚度:在当前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开采的最小煤层厚度。(三)煤层的构造形态地质构造:由于地壳运动而造成的煤层和岩层的空间形态。1.单斜构造在一定范围内,煤(岩)层大致向一个方向倾斜的构造形态,称为单斜构造,如图1-3(a)所示。煤(岩)层的空间形态,通常用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及倾角来描述,如图1-2所示。(1)走向煤层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称为走向线,走向线的方向称为走向。走向代表了煤层在平面上的延伸方向。2.褶皱构造褶皱构造:煤层及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后,变成弯曲形状,但仍保持其连续性,如图1-3(b)所示。褶曲:褶皱构造中的单个弯曲,是褶皱构造的基本单位。褶曲的基本形态是背斜和向斜。背斜:岩层层面凸起的弯曲,如图中的ABC。向斜:岩层层面凹下的弯曲,如图中的BCD。用褶曲要素来描述一个褶曲在空间的形态,如图1-4所示。褶曲要素包括:核部、翼部、轴面、轴线、枢纽等。核部:是褶曲的中心部分。翼部:是褶曲核部两侧的岩石。轴面:是一个平分褶曲两翼的假想面,这个面的位置可以是直立的、水平的和倾斜的;其形态可以是个平面,也可以是个曲面。轴线:是轴面与地表面的交线。轴线可能是直线,也可能是曲线;轴线的方向表示褶曲的延伸方向。枢纽:是褶曲中同一岩层的层面与轴面的交线。它可以是水平的、倾斜的、或波状起伏的。它能提供褶曲在延伸方向上产状变化的情况。3.断裂构造断裂构造:煤(岩)层受地壳运动作用力,当作用力超过煤(岩)层的强度,就产生断裂,失去了连续性和完整性的构造形态。断层:断裂面两侧的岩层发生了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断层线: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断层线的方向反映断层延伸方向。断层线可能呈直线或曲线。交面线:断层面与煤层底板的交线。断盘:断层两侧的岩层或岩体。当断层面倾斜时,位于断层面上方的断盘称为上盘;位于断层面下方的断盘称为下盘。(2)断层分类根据断层上下盘相对移动的方向,可分为:正断层:岩层断裂后,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平推断层:断层两盘沿水平方向移动。断层类型如图1-7所示。根据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的关系,断层可分为:走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平行。倾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垂直。斜交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斜交。(四)常用的煤层分类3.按煤层稳定性分类煤层稳定性:煤层形态、厚度、结构及可采性的变化程度。稳定煤层:煤层厚度变化很小,变化规律明显,煤层结构简单或较简单,全区可采或基本全区可采的煤层。较稳定煤层:煤层厚度有一定变化,但规律性较明显,结构简单至复杂,全区可采或大部分可采,可采范围内厚度变化不大的煤层。不稳定煤层:煤层厚度变化较大,无明显规律,且煤层结构复杂或极复杂的煤层。极不稳定煤层:煤层厚度变化极大,呈透镜状、鸡窝状,一般不连续,很难找出规律,可采块断分布零星的煤层。第二节煤质及煤的工业分类3.氧(1)变质程度越深,含氧量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