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学时培训总结.docx
上传人:宜然****找我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90学时培训总结.docx

90学时培训总结.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90学时培训总结90学时培训总结总结就是把一个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它能帮我们理顺知识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此要我们写一份总结。那么总结有什么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90学时培训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90学时培训总结1长达近两个星期的浙师大(平阳点)中小学体育教师90学时培训结束了,本次培训共有学员100人,都是脱产学习,理论课在发展中心,实践课在平阳中学运动场。培训期间我和其他每个学员一样,感受最大的就是非常的充实,一句话形容就是:累并快乐着!这次培训是我们发展中心第一次和浙师大体育学院联合合作的。虽然有部分时间是下雨的,但无论是学习的纪律,培训内容的安排,还是理论与实践的渗透,都让大家感到了本次培训的严谨和务实。这次培训的特点是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模式,提高培训的质量和实效,是教师成长中一项“及时雨”式的培训。伴随知识经济的出现,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正在变成社会及个人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学习越来越成为个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义务和为了谋生。那种“一朝学成而受用终身”的观点已经过时。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有了这样的体会,一名教师只有经常地进行探索,才能从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细节。这既是教师形成创造性劳动态度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工作兴趣、灵感的源泉。如果教师看不到教育现象的蓬勃生命力,感觉不到自己是教育现象的创造者,那么,怠惰、消极、漠不关心的现象就会蔓延开来。教师就会在教学工作中缺乏热情,因循守旧,消极应付。下面对于此次培训谈一下自己的收获:第一天王老师给我们讲的如何撰写论文,让我们找到了撰写论文案例的方向和方法。之后王章明教授的《游戏的编排与应用》让我们知道了如何去创编游戏,而不是单调的就书本上的那几个枯燥的游戏;省教育厅的余立峰老师对浙教版《体育与健康》的解读,让我们知道了接下来体育课应该教小学生什么内容,如何去上?吴维铭教授的《体操》课,虽然在动作技术上没有什么去锻炼(因为下雨),但通过他的讲解,让我们了解了一个简单的滚翻的动作,通过自己的想象,能有很多种不同的练习方法;许益芳教授的《排球》课,让我们更深层次的了解了排球的最新规则及技战术的演练;还有在篮球和田径课上,我们也受益匪浅。培训是一种手段,要想使自己在专业水平得到长足的发展,那就要看自己的学习,只有不断的学习各种理论知识结合一线教师的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成长的道路上立于不败之地。90学时培训总结2虽已时至霜降,但秋天似乎并不愿意就此离去,太阳暖暖的,天空蓝蓝的,在这样一个惬意的日子里,我们小学语文组一行60人,来到宁波奉化市居敬小学,开始为期三天的培训。本次培训,既有专家教师的专题讲座,也有教师同行的教学展示,既有教学理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沉淀,也有教学经验的积聚,在感慨时间过得太快,想学的东西太多的同时,也有一种收获的喜悦。一、专家讲座,提升自我10月22日,培训第一天,走进居敬小学,聆听了奉化市教师进修学校书记张晨瑛老师的讲座《基于目标的小学生习作能力培养》。张老师的讲座,让我明白了口语交际能力包含了倾听能力,表达能力及应对能力。她指出现行课程标准对小学习作教学的规定“只有标,没有准”,现行语文教材也没有习作核心能力的指向,习作训练指向不明,序列不明,缺乏以能力为核心的系统性,对于”习作能力“一词认识模糊,把“习作能力”等同于习作内容、要求或过程,导致在分年级的习作能力表述中出现了严重的超标,拔高了作文要求,梯度模糊。基于此,张老师对习作教学提出了“指导有向,习作有标,目标有序,评价有度”的'理想追求。张晨瑛老师的讲座,对于初次执教三年级语文的我来说,犹如一盏指路明灯。这个学期,已经历了三次习作训练,但由于对三年级习作要求的模糊认识,忽视了习作能力的培养,随意拔高了对孩子们的作文要求,令孩子们对习作畏之如虎,也令自己苦不堪言。张晨瑛老师在讲座中提出了小学各年级习作能力的主要指向:一年级说写完整句,二年级写句组练习,三年级构段练习,四年级勾篇训练,五年级结构化表达:有重点,师篇章安排体现习作意图;六年级主题化表达:根据需要组织语言,安排篇章。她对各年级“习作能力”的明确指向,使我茅塞顿开,明白了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需要经历一个随着年级升高而不断清晰化、结构化、图式化的过程,哪怕这个过程是内隐的,是不显性的,但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着的。二、课堂展示,引我前行10月23日上午,我们聆听了奉化市实验小学杨雨等六位老师的习作教学微课程。六个微课程聚焦“热爱校园”这一生活主题,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杨雨老师的《轻松十分钟》进扣“构段“能力目标,着眼于学生的课间十分钟,通过引导学生用几句话介绍自己喜欢的课间活动,与同伴分享十分钟的快乐,培养学生的集体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