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MSA培训教材.ppt
上传人:邻家****曼玉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1.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汽车行业MSA培训教材.ppt

汽车行业MSA培训教材.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汽车行业质量体系系列培训教材课程大纲:测量的重要性测量误差为什么要进行测量系统分析测量系统分析的目的测量系统术语介绍霍桑效应测量系统的组成测量系统的分类测量系统的基本知识和概念计量型测量系统的统计特性分辨力(率)偏倚(Bias)重复性(Repeatability)再现性(Reproducibility)稳定性(Stability)线性(Linearity)线性(Linearity)位置和宽度理想的测量系统测量系统所应具有的特性测量系统的评定阶段计量型测量系统评价计量型测量系统的分析确定稳定性的指南结果分析—作图法4)建立控制限并用标准控制图分析评价失控或不稳定状态。结果分析—数据法除了正态控制图分析法,对稳定性没有特别的数据分析或指数。如果测量过程是稳定的,数据可以用于确定测量系统的偏倚。同样,测量的标准偏差可以用作测量系统重复性的近似值。这可以与(生产)过程的标准偏差进行比较以决定测量系统的重复性是否适于应用。可能需要实验设计或其他分析解决问题的技术以确定测量系统稳定性不足的主要原因。稳定性—举例稳定性的均值-极差图确定偏倚指南—独立样本法结果分析—作图法3)相对于基准值将数据画出直方图。评审直方图,用专业知识确定是否存在特殊原因或出现异常。如果没有,继续分析,对于n<30时的解释或分析,应当特别谨慎。结果分析—数据法4)计算n个读数的均值。X=∑xi/n5)计算可重复性标准偏差(参考量具研究,极差法,如下):σr=[max(xi)-min(xi)]/d2*,这里d2*可以从附录C中查到,g=1,m=n如果GRR研究可用(且有效),重复性标准偏差计算应该以研究结果为基础。6)确定偏倚的t统计量:偏倚=观测测量平均值-基准值σb=σr(n)1/2t=偏倚/σb7)计算偏倚的置信区间,置信水平取95%[偏倚±t1-a/2(v)σbd2/d2*]其中参数d2、d2*、v可查书上附录C或4t1-a/2(v)可从标准t表中查到8)判断置信区间是否包括0,如果0落置信区间内,偏倚在a水平是可接受的,如果0没有落在置信区间内,偏倚在a水平是不可接受的。注:如果a水平不是取0.05,必须取得顾客的同意。偏倚—举例次数偏倚研究—偏倚研究分析偏倚研究的分析确定线性指南4)确定每一零件的观察平均值,基准值与观察平均值之间的差值为偏倚,要确定各个被选零件的偏倚。5)线性图就是在整个工作范围内的这些偏倚与基准值之间描绘的。如果线性图显示可用一根直线表示这些标绘点,则偏倚与基准值之间的最佳线性回归直线表示两个参数之间的线性。线性回归直线的拟合优度(R2)确定偏倚与基准值是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计算偏倚:偏倚=观测平均值–基准值过程变差=6δ线性方程式:y=b+axx=基准y=偏倚截距、斜率、拟合度、线性、线性%公式系统的线性及线性百分率由回归线斜率及零件过程变差(或公差)计算得出。如果回归线有很好的线性拟合,那么可以评价线性幅度及线性百分率来确定线性是否可接受。如果回归线没有很好的线性拟合,那么可能偏倚平均值与基准有非线性关系,这需要进一步分析以判定测量系统的系统是否可接受。对测量特殊特性的测量系统,线性%≤5%接受,线性%>5%时,不予接受。对测量非特殊特性的测量系统,线性%≤10%接受,线性%>10%时,不予接受。如果测量系统为非线性,查找这些可能原因:在工作范围上限和下限内仪器没有正确校准;最小或最大值校准量具的误差;磨损的仪器;仪器固有的设计特性。线性-举例基准值确定重复性和再现性的指南极差法每个零件的极差是评价人A获得测量值和B获得测量值之间的绝对差值。计算极差的和与平均极差。计算均值-极差法3、如果是正常测量系统的一部分,应校准量具。让评价人A以随机的顺序测量n个零件,将测量结果输入第一行(如使用MINITAB应输入“数据”栏)。4、让评价人B和C测量同样的n个零件,而且他们之间不能看到彼此的结果,输入数据到第6行和11行。5、用不同的随机测量顺序重复该循环。输入数据到第2,7,12行,在适当的列记录数据,如果需要试验3次,重复循环并输入数据到3,8,13行。6、当零件数量很大或同时多个零件不可同时获得时,测量步骤4,5可能改变如下是需要的:让评价人A测量第一个零件并在第1行记录读数。让评价人B测量第一个零件并在第6行记录读数。让评价人C测量第一个零件并在第11行记录读数。让评价人A重复测量第一个零件并记录读数于第2行,让评价人B重复测量第一个零件并记录读数于第7行,让评价人C重复测量第一个零件并记录读数于第12行,如果试验需要进行3次,重复这个循环将数据记录在第3,8,13行。7、如果评价人属于不同的班次,可以使用一个替代方法,让评价人A测量所有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