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语用学的多学科视角_简介.pdf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06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_语用学的多学科视角_简介.pdf

_语用学的多学科视角_简介.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当代语言学》第10卷2008年第2期184-186页,北京《语用学的多学科视角》简介L.Cummings著刘建刚姚俊简介LouiseCummings的《语用学的多学科视角》(Pragmatics:AMultidisciplinaryPerspective)2005年由爱丁堡大学出版社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07年2月出版影印版)。本书共十章,336页。我们可以根据内容把这十章大致分为两部分。前四章主要论述传统语用学的内容:语用学的多学科性质、关于意义的理论、推论、关联理论;后六章主要论述语用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语用学与大脑、论证与推理的谬论、哈贝马斯与语用学、人工智能与语用学、语言病理学与语用学、超越学科。第一章“语用学的多学科性质”(TheMultidisciplinaryNatureofPragmatics)包括三个方面:语用学及其相邻学科,语用学的标准定义,语用学概念和理论。Cummings认为语用学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它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他学科,如哲学和最近兴起的认知科学,这些学科为语用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它对其他学科概念的形成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正是作者的主要论点。Cummings从信息、编码、规约、语境、用法等方面给语用学下了一个较为全面的定义,而这些方面正体现了语用学的多学科性质。第二章“关于意义的理论”(Theoriesofmeaning)从三个方面研究意义:指称意义,心理意义,社会意义。指称意义指的是存在于外界的实体,是世界中的意义;心理意义指的是在大脑中的再现,是大脑中的意义;而社会意义指的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行为,是行为中的意义。社会意义又称作社会或语用意义观。作者指出,这三个方面的意义相互关联,不可能独立存在:指称意义依赖于社会或语用意义,这一点可以从指示词如here,today,I等看出来;指称意义离不开心理意义,心理意义离不开指称意义和社会或语用意义;反过来,社会或语用意义也离不开指称意义和心理意义。第三章“推论”(Inferences)主要讨论了三种类型的推论:演绎推论,综合推论和会话推论。演绎推论与逻辑、语义学密切相关,综合推论与心理学、人工智能密切相关,而会话推论与语用学密切相关。从多学科的角度来看,三种类型的推论对于正确理解各种语用现象都是不可或缺的,因为推论不仅是语义现象,也是语用现象。在演绎推论中,推论的有效性大多取决于推论形式:推论的内容有可能不符合事实或者甚至是荒谬的,但推论依然有效。在有效推论中,不可能在前提正确的条件下得出错误的结论,不过有时候要判断推论是否有效,还需要借助于推论的内容。综合推论更多地依赖于我们的背景知识,这些储存在大脑中的知识可以填补被省略了的逻辑选项。在会话推论这一部分,作者从Grice关于会话含义推论的论述开始,介绍其他流派的会话含义理论以及心理学与会话含义之间的关系。第四章是作者对“关联理论”(Relevancetheory)的阐释和哲学批判。作者认为,尽管184本刊网址:http://www.ddyyx.comSperber和Wilson没有明确地把关联理论与逻辑实证主义联系起来,但是关联理论的观点与逻辑实证主义有着极其相似之处。作者虽然质疑Sperber和Wilson的某些观点和概念,却并没有彻底否定对认知过程进行描述和解释的可能性。相反,她提醒我们重新把各种概念联系起来,把概念的逻辑项同它们所对应的百科知识联系起来,把大脑中的再现同它们的运行规则联系起来,因为基于这些关联的相互关系才是从事认知研究的正确起点。从第五章“语用学与大脑”(Pragmaticsandmind)开始,作者着手讨论语用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阐述它的多学科性质。作者回顾有关语言与大脑关系的前期研究,指出自十七世纪起,哲学家就从语言中寻找关于大脑工作机制的答案,尤其是大脑获取、储存、传递知识的能力。她根据语用学标准来检验、并以批判的态度来评估“大脑的模块化论题”(themodularityofmindthesis),对比了Kasher的观点(语用学至少有一部分是模块化的)及Wilson和Sperber的观点(语用学根本就不是模块化的)。她认为“大脑的模块化论题”包含一整套关于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假设。她从再现、计算、组织结构三方面来论证这些假设,就如何判断大脑论题的可接受性提出了三个标准,即完整的信息整合,信息回归,信息可塑性。作者在第六章“论证与推理的谬论”(Argumentationandfallaciesofreasoning)中用哲学、语用学的方法来讨论论证与推理谬论。作者把论证(argument)定义为一个断言集(如陈述、命题等),其中的某些断言(前提)至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