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直升机工业发展回望.doc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5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新中国直升机工业发展回望.doc

新中国直升机工业发展回望.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新中国直升机工业发展回望:凝结几代人心血[图]HYPERLINK"http://1586888.i.tiexue.net/"zpx2008发帖于:HYPERLINK"http://bbs.tiexue.net/bbs69-0-1.html"空军论坛发布时间:2010-8-517:09:04HYPERLINK"http://bbs.tiexue.net/post_4400646_1.html"查看原帖HYPERLINK"javascript:FavoriteThread(4400646)"收藏HYPERLINK"javascript:TxBBS_CopyToClipBoard()"复制链接【共8条评论】【浏览201IP】在北京展览馆上空飞行展示的直5HYPERLINK"http://data.tiexue.net/mil/zhishengji111/"\t"_blank"直升机人类能够在空中飞行要算是20世纪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了。我们的祖先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很早就有了飞翔蓝天遨游太空的愿望和理想,并留下了诸如奔月和列子御风而飞等众多动人的传说。而关于飞行器制造的探索,我们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比如木鸢,风筝等。而晋代出现的竹蜻蜒,更是螺旋桨和HYPERLINK"http://data.tiexue.net/mil/zhishengji111/"\t"_blank"直升机的雏形。然而,中华民族延续两千多年的关于飞行器的探索研究,到了近代却没有被很好继承。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束缚下的旧中国,近乎空白的近代科学研究,导致民族工业发展十分缓慢,泱泱大国本应大力发展的航空工业更是步履维艰。尽管1910年清政府就在北京投资建厂制造飞机,这与欧HYPERLINK"http://data.tiexue.net/geo/meiguo4528/"\t"_blank"美国家航空业几乎是同时起步,但由于HYPERLINK"http://data.tiexue.net/mil/guomindang5918/"\t"_blank"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能,直到1949年,我国也没有建成独立的航空工业体系,作为航空业主要分支的HYPERLINK"http://data.tiexue.net/mil/zhishengji111/"\t"_blank"直升机工业更是近乎空白。此时,世界直升机工业从20世纪30年代HYPERLINK"http://data.tiexue.net/geo/meiguo4528/"\t"_blank"美国伊戈尔.西科斯基首架实用直升机VS-300试飞成功起步,已经走过了近20年的发展历程。工业整合,确立基础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航空工业史上的新篇章。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航空工业,作为国家工业体系的战略组成部分,也开始伴随共和国前进的步伐蓬勃发展。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航空工业的整体进步,无不呼唤着直升机工业的出现。1956年10月16日,航空工业领导机关决定仿制生产苏制米-4直升机,共和国的直升机工业从此诞生,直升机工业的创建也标志着新中国拥有了完整的航空工业。从1956年到2006年,50年来我国直升机工业从跟踪仿制到自主开展机型的独立研制,到现在勇敢参与国际合作,与国外大企业展开平等竞争,共担风险,利润均摊,在这条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之路上,尽管其间经历了太多的艰难曲折,经历了太多的坎坎坷坷,但直升机工业战线的广大职工和科技人员从来都没有退缩,困难和挫折促使他们进发出更大的激情,鼓舞他们锲而不舍地探索出一条以我为主、自主创新的跨越式发展道路,迎来了直升机工业健康发展的崭新时期。建设强大的航空工业一旦成为国家的意志,成为全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愿望,一切困难和不和因素都能被击倒和克服。中国的直升机工业从起步那一天走到现在,无不时时验证这一历史经验的正确性。1951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HYPERLINK"http://www.tiexue.net/"\t"_blank"军事委员会和政务院颁发了《关子航空工业建设的决定》,成立了以聂荣臻为主任,李富春为副主任的航空工业管理委员会,并在重工业部设立了以段子俊为局长的航空工业管理局。此后在国家的统一规划下,航空管理局对接收的18个工厂进行整合调整,先后组建了伟建机器厂(哈尔滨飞机制造厂前身)、东安发动机制造厂等6个主机和系统配套工厂,国家拨经费,调人员,并从苏联购买了一大批设备,中国航空工业有了初步的家底,标志着航空工业的诞生。当航空工业管理体系初步形成,航空工业基础初步确立,直升机工业的建立也水到渠成。仿制直5,意义重大195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