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1年第12期学术论坛NO.12,2011(总第251期)ACADEⅡCF0RUM(CumulativelyNO.251)新媒体:公共危机舆情管理的机遇与挑战宋振文【摘要】新媒体迅猛发展对公共危机舆情管理产生了巨大影响。新媒体为舆情监测带来了便利,为疏导民怨提供了平台,为科学决策提供了条件。新媒体也对舆情引导意识、把关人素质和媒体管理机制等提出了新的挑战。[关键词】新媒体;公共危机;舆情引导[作者简介1宋振文,湖南科技学院人事处研究员,湖南永州425100[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434(2011)12—0195-05舆情管理历来深受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随(CMMB)、公共视听载体等传统传播模式意义上的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进入了一个“黄金发媒体新形态。我们认为,一般来说新媒体是相对于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并存的关键时期,非常规突传统媒体来说的,是继报刊、杂志、广播、电影、电发事件高频发生,给公共安全造成巨大威胁。信息视等之后的,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为时代来临之前,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非官基础,以电脑、手机、数字接收设备为终端进行信方舆论对公共安全的影响并不突出。2O世纪90年息传播的、有别于传统的传播方式实现传播的新代中后期,新媒体迅猛发展,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型媒体。根据接收设备的不同,我们可以将新媒体式,民间“意见自由市场”迅速形成。对社会舆情产划分为三大类型:以电脑为视听终端的新媒体及生了巨大影响,给公共危机舆情管理带来了前所其衍生媒体形态:新闻网站、门户网站、网络电视未有的机遇和不可避免的冲击。及博客、播客、微博客、RSS、即时通讯(MSN、QQ)、BBS、电子邮件、搜索引擎、SNS、社会书签、虚拟社一、新媒体对公共危机舆情管理的影响区、新闻论坛等;以手机为视听终端的新媒体及其衍生媒体形态:手机文字传播、手机影像传播、手公共危机舆情是指作为主体的诸多群众围绕机摄影与摄像及手机QQ、iphone等:以电视为视听与公共安全关系较深、社会影响较大的社会事件终端的新媒体: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楼宇电视等。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情绪等的总和。它包含了情感因素、认知因素和行广泛运用,一个崭新的新媒体时代已经来临。我国为反应等,是一种群体性的态度,可能一致,也可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9月底,能不一致。关于新媒体的概念,业界并没有给出一全国电话用户总数达11.3亿户,其中移动用户达个权威的说法。按技术的革命性变化和传播模式8-3亿户【1】。据易观咨询调查显示,2010年三季度、变革来划分,把基于互联网媒体的各种视听业务我国活跃手机QQ用户1.32亿,而活跃的QQ用户形态称之为新媒体,包括网络广播影视、IP电视、总数为6.36亿[2J。“2010年,我国境内网站已达279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等。按时间与空间的变化来万个,网民人数达到4.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划分,把近十年出现的、在传播形式和空间上发生31.8%,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各家网站都十分注重重大变化的视听业务形态叫做新媒体.除了上述为网民提供发表言论的服务,约80%的网站提供业务形态外,还包括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电子公告服务;我国现有上百万个论坛、2-3l亿个195博客用户,每天人们通过论坛、新闻评论、博客等摘要、决策和复杂性社会网络系统等各个方面。美渠道发表的言论达300多万条:超过66%的中国国TDT系统是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网络舆情监测网民经常在网上发表言论。就各种话题进行讨论,系统之一,涉及新闻分析、话题跟踪、话题发现、新表达思想观点。”[3J由于新媒体传播具有信息源头事件发现及其相关发现等内容。国内网络舆情监测的不确定性、信息流向的无序性、信息传播的快捷系统有方正智思舆情监测分析系统、Autonomy网性、信息流通的海量性、信息通道的互动性、信息络舆情聚成系统、TRS互联网舆情信息监控系统、表达的立体性、社会参与的广泛性、主体成员的复GOONIE互联网舆情监控系统等.基本上实现了针杂性及开放性、平民化、选择性、隐匿性、门槛低、对互联网海量舆情自动实时的监测分析,提供全文成本低、分众化、效应大、监控难等特点,其诸多功检索、自动分类、自动聚类、主题检N/追踪、相关推能又不同程度地契合了公共危机事件对信息传播荐与消重、关联分析与趋势分析、自动摘要与自动的种种要求,如信息报道的高度时效性、传播内容关键词提取、生成统计报表等功能。这为更快捷、更的极大丰富性、社会成员的广泛参与性、信息来源准确、更全面地监测和引导舆情提供了可能。的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