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绍兴市科学技术“十二五”发展规划二○一一年七月目录一、发展基础与背景……………………………………………1(一)“十一五”期间我市科技工作取得显著成绩………1(二)“十二五”时期我市科技工作面临的新形势………4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5(一)指导思想……………………………………………5(二)基本原则……………………………………………5(三)发展目标……………………………………………7三、重点任务……………………………………………………8(一)加强科技攻关,着力支撑产业转型升级…………8(二)强化共享机制,着力建设科技创新平台…………11(三)内育外引并举,着力增强企业创新能力…………12(四)鼓励科技创业,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14(五)注重科技惠民,着力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16(六)抓实试点示范,着力创建知识产权强市…………19四、保障措施……………………………………………………21(一)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21(二)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强化投入增长的保障机制………………………………………………………22(三)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建设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23绍兴市科学技术“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和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的重要突破期。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创业创新、走在前列”战略部署,加快我市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省、市关于“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安排,制定本规划。一、发展基础与背景(一)“十一五”期间我市科技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十一五”期间,我市科技工作认真落实市委“创业创新、走在前列”的战略部署,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紧紧围绕绍兴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重点,大力组织实施科技攻关,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取得了显著成绩。1.科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我市科技综合实力、科技进步水平均跃居全省第3位,已连续7次被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称号,并成为全省地级城市中首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所辖县(市、区)全部成为省科技强县(市、区),新昌县、诸暨市成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市)。科技投入大幅度增加,2010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94%,比2005年提高0.71个百分点;全市财政科技投入提高到9.55亿元,比2005年提高近7亿元。2.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五年中全市新上国家级科技项目707项,省级项目736项(不含新产品计划),累计获得国家和省科技项目经费支持7.2亿元。通过实施科技攻关,突破了一批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有6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150项成果获得省科学技术奖。全市认定国家、省创新型(试点)企业33家,累计培育市级以上各类科技企业2000多家,新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省级企业研究院6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达到173家,农业科技企业研发中心达到62家,企业日益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3.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全市认定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260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由2005年的400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16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由2005年的12.5%提高到2010年的17.0%。绍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绍兴县柯桥经济开发区、嵊州经济开发区增挂省级高新园区牌子,全市省级以上高新区总数达到5家。绍兴纺织装备产业基地、上虞照明电器产业基地被认定为国家级,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特色产业基地增加到7个。4.科技创新创业条件得到改善。全市累计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13家,其中12家为“十一五”期间新建,包括国家级1家、省级6家,孵化场地面积近50万平方米,新“毕业”企业157家。新建现代纺织、环保装备、精细化工、轴承、珍珠、领带等6个省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微特电机、住宅产业等9个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和10个市级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促进了一批重点产业的科技进步。5.政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高校院所的科技合作全面提升,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十一五”期间全市由企业为主共建的创新载体达到110家,政府层面也与大院名校合作共建了中纺院江南分院、北大工学院绍兴技术研究院、浙江加州国际纳米技术研究院绍兴研究院、江南大学绍兴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