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学年山东省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检测试题(含答案).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9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4学年山东省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检测试题(含答案).pdf

2024学年山东省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检测试题(含答案).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检测试题一.(16分)主持人在"家国天下,时代有我"的活动中准备了开场白,请根据要求帮他完善开场白,完成1~3题。家国情怀亘古不变地流淌在国人殷红的血液里。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得以从无数磨难中觉醒,愈变愈强,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的有志之士在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中鞠躬尽瘁、(qiè)而不舍地投身到民族复兴的历史狂澜之中,用他们【甲】的光辉事迹,谱写了无数传颂千古的壮丽诗篇。在涵咏品味这些诗篇时,使我们的内心也会随其中炽热的感情而澎湃。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担当的责任心,他们所做的事情,也许并不是妇孺皆知,但一定是尽心尽责。和平年代,每一位坚守岗位、默默付出的平凡人都是【乙】的英雄。鲜为人知的他们,正以己之力把这个世界变得五彩(bān)斓。1.下列加点字读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亘古(gèng)锲而不舍鲜为人知(xiān)五彩斑斓B.亘古(gèn)契而不舍鲜为人知(xiǎn)五彩班斓C.亘古(gèn)锲而不舍鲜为人知(xiǎn)五彩斑斓D.亘古(gèng)契而不舍鲜为人知(xiān)五彩班斓2.请给语段中画线【甲】【乙】处依次填上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可歌可泣受之有愧B.气冲斗牛当之无愧C.可歌可泣当之无愧D.气冲斗牛受之有愧3.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将修改好的句子写在下面。(3分)4.阅读材料,完成题目。(7分)以"致敬建党百年,阅享盛世书香"为主题的第30届书博会在济南开幕。书博会期间,为推广全民阅读,济南市图书馆举办了各类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并发布了各类阅读宣传语。(A)阅读是撑托城市发展的人文基石和影响城市未来发展的一种潜在力量。(B)阅读,为你打开一扇大门,吸引你探寻斑斓的世界;阅读,。品味阅读之美,书香浸润泉城。(1)请将画线(A)句改写成反问句。(3分)(2)请仿照画线(B)句,在横线上仿写一个句子。(4分)二.(36分)(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10题。(共21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乙】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日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②不殊。清风过之其香霭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③以时发者也。(选自黄庭坚《书幽芳亭记》,有删改)【注释】①楚之逐臣:指屈原。②萧艾:艾蒿,味臭,喻指小人。③含章:包含美质。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可爱者甚蕃蕃:多B.不蔓不枝蔓:藤蔓C.自古人知贵兰贵:以……为贵D.雪霜凌厉而见杀杀:摧残6.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阴阳: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B.干,盾牌;戚,古兵器名,斧的一种。C.幽州台,即蓟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D.牍是古代书写用的木片,《陋室铭》中的"案牍"指代书信。7.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文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B.【甲】文赞扬了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也表现了作者对政治操守的追求。C.【乙】文中作者借写兰花"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来表现君子才华横溢、高人一等。D.【乙】文中作者借写兰花"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来赞誉君子不随流俗、坚定不移的操守。8.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B.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C.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D.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9.将【乙】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2)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10.【甲】文和【乙】文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但二者又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3分)(二)诗歌阅读。(7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1~12题。(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