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方言比较.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金币:14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彝族方言比较.doc

彝族方言比较.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4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假如彝族的起源以彝族族群认同形成的初始为起点,那么彝族起源于什么时候?有何证据或推理?答:(1)彝族族群认同形成的初始应该是彝族人文先祖阿普笃慕的“六祖分支”开始的,即彝族起源于“六祖分支”的形成。据《西南彝志》记载:“武、乍二长子,居楚吐以南;糯、恒二次子,往洛博而北;布、默二幼子,实液中部漫。天上布满星,地上布满人,六祖的后裔,各处去定居。”有学者认为,武、乍居云南,糯、恒迁四川,布、默徙贵州,从而形成今日彝族主要分布于川滇黔的格局。(2)汉文文献中记载的“夷”有时泛指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有时专指彝族。在汉语西南官话中“夷”、“尼”读音相近,用“夷”专指彝族当与彝族自称ni、li有关。彝族历史上自称“尼”可能始于尼能时代,再迟不晚于道姆尼时代。根据《彝族源流》一书中的记载,道姆尼是希慕遮的19世孙,笃米是希慕遮的31代世孙,笃米(仲牟)为春秋末期人。由此推论,道姆尼时代应为{31-19=12*13(以每代30年算)=360年+500年=860年},公元前860年左右距今已3000年左右的历史。(《彝文起源及其发展考论》马锦卫)当今在中国发现的很多文字或符号被某些学者宣称为可以用彝族文字来解读?假若在地球的其他地方发现的类似符号也可以用彝族文字来解读的话,那这是为什么?就你的观点,彝族文字产生于何时,有何证据?答:(1)因为很多文字或符号都与彝族文字有很大相似甚至相同的地方,有的研究表明,古彝文的足迹在远古时期与中古时期曾经覆盖中国90%以上地区,通过对比研究,发现4000多个甲骨文中有600多字与彝文和毕摩所用的经书的形义相同。而且在很多古迹文字里面,很多古文与彝文的字形,字音,词义和语法均属相同关系。(2)因为彝族是由多个来自不同的部落融合而逐渐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在一些地方发现的类似符号便可能是当时社会遗留下来的文字符号产物。如今,有彝文是世界六大古文字之说,如果这种说法成立,那么在地球的其他地方发现的类似符号可以用彝族文字来解读也不足为奇。(3)我认为彝文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至秦汉时期,因为素有彝民族是楚国的后裔之称,如果此说法成立,那么文字作为一种必要的符号系统,应随着一个民族的产生而产生;古彝文也同汉字一样经历了象形、会意等造字方法,而且有研究表明,在已出土并被识别的甲骨文中,有和古彝语相似的就有几百个字之多,以此表明彝文应该产生于秦汉以前。如果说各地出土的陶器符号和彝文相似说和三星堆刻划符号与彝文有密切关系之说来看,彝文的产生应该还要追溯到六七千年前。彝族方言和土语有哪些?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答:彝族的方言和土语有:(1)北部方言---诺苏语(什扎话、所地话、义诺话);(2)东部方言:a、滇黔次方言(水西土语、乌撒土语、芒部土语、乌蒙土语)b、滇东北次方言(武禄土语、巧武土语、武定土语、寻甸土语、昆安土语)c、盘县次方言;(3)南部方言---尼苏语(石建土语、峨新土语、元金土语)(4)西部方言a、东山土语b、西山土语(5)中部方言a、倮倮泼土语,又叫南华土语b、里泼土语,又叫大姚土语;(6)东南部方言a、撒尼土语b、阿细土语c、阿哲土语d、阿扎土语。其形成原因是:(1)社会的分化。随着社会的分化,彝族主要是以家族支系为主,因此与其他支系不随时联系,交通的闭塞等造成语言的分化,方言和土语的形成;(2)地理因素。由于彝族多居住在高山地区,道路崎岖,交通不便,各部落之间联系也不方便,所以形成方言和土语;(3)各个方言中的词汇来源也不同,有的是借用相邻地区和相邻民族的外来词汇,有的是自己小范围的创新造词;(4)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的不同也是方言和土语形成的一个原因;(5)彝族历史社会的发展是造成彝族方言和土语形成的一大原因,有的地方是从各个阶段相继发展而成,而有的地方却是从奴隶社会直接过渡至社会主义社会,是各地区与其他民族交融的能力也有所不同;(6)有的大方言里面出现了一些小的次方言,这是因为在声调上,元音和辅音上都有一些细微的区别,例如:北部方言里什扎话和所地话中元音u和ou。科目:彝语方言比较姓名:付丽年级:2010级彝汉双语学号:20103060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