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重庆市八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测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韶敏****ab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3.3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全国百强校】重庆市八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测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全国百强校】重庆市八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测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重庆八中高2024级高三(上)入学考试生物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亳州“古井贡酒”生产发酵中需用麦芽浆,对萌发且带有小芽的大麦充分研磨后,过滤得到组织样液。往组织样液中加入下列试剂后振荡摇匀,有关实验现象及结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待测样液中不含蛋白质,则加入双缩脲试剂后样液颜色不变B.若加入苏丹Ⅲ染液,溶液呈橘黄色,则表明发芽的大麦中含有脂肪C.加入碘液,溶液呈蓝色,说明发芽的大麦中含有淀粉D.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溶液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发芽的大麦中含有还原糖【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详解】A、若待测样液中不含蛋白质,则加入双缩脲试剂后样液显示的是双缩脲试剂的颜色(蓝色),A错误;B、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因此加入苏丹Ⅲ染液,溶液呈橘黄色,证明发芽的大麦中含有脂肪,B正确;C、淀粉遇碘液变蓝色,因此加入碘液,溶液呈蓝色,说明发芽的大麦中含有淀粉,C正确;D、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若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溶液呈砖红色,说明发芽的大麦中含有还原糖,D正确。故选A。2.《光明日报》2023年4月2日报道,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李家堂课题组在我国四川省汶川县与理县发现一新种——汶川滑蜥。下列关于汶川滑蜥肌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磷脂双分子层是其细胞膜的基本支架B.其收缩所需能量均由线粒体提供C.膜蛋白的合成与核糖体等细胞结构有关D.该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答案】B【解析】【分析】1、生物膜包括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细胞膜的外侧还有多糖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的糖蛋白。2、细胞结构的生物都含有DNA,DNA是遗传物质,DNA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蕴含着遗传信息。3、细胞都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详解】A、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膜的基本支架,A正确;B、收缩所需能量由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提供,B错误;C、膜蛋白的合成与核糖体、内质网有关,C正确;D、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D正确。故选B。3.撕去紫色洋葱外表皮,分为两份,假定两份外表皮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生理状态一致,一份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甲组;另一份在蒸馏水中浸泡相同的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乙组。然后,两组外表皮都用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一段时间后外表皮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减少。此时甲、乙两组细胞水分渗出量的大小,以及水分运出细胞的方式是()A.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主动运输B.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高,被动运输C.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低,被动运输D.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被动运输【答案】C【解析】【分析】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等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条件是有半透膜和膜两侧溶液有浓度差;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界因素因为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在因素为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表现为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详解】甲组细胞从培养液中吸收到矿质营养与水分,乙组细胞从蒸馏水中吸收到更多水分。经过最初的处理后,甲组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可能基本不变,乙组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降低。甲组表皮细胞的细胞液与0.3g/mL蔗糖溶液之间的浓度差小于乙组表皮细胞的细胞液与0.3g/mL蔗糖溶液之间的浓度差,乙组表皮细胞在0.3g/mL蔗糖溶液通过渗透作用失去水分的速度比甲组表皮细胞快,因此渗透量大。水分子的跨膜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属于被动运输,C正确,ABD错误。故选C。4.将某种酶运用到工业生产前,需测定使用该酶的最佳温度范围。下图中的曲线①表示在各种温度下该酶活性相对于最高酶活性的百分比。将该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由此得到的数据为酶的热稳定性数据,即下图中的曲线②。据此作出判断,正确的是()A.由曲线①可知80℃为该酶的最适温度,应该在30℃以下保存该酶B.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测定酶活的温度,因变量是相对酶活性和残余酶活性C.该酶使用的最佳温度范围是70-80℃D.测定②曲线的各数据应在该酶的最适PH和最适温度下进行【答案】D【解析】【分析】曲线①表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