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09300720229邵达隆现代西方心理学名著导读SOCI119002.01关于幸福的积极心理学研究前言先声明,这不是一篇完全学术论文.这么一个学期每周两个课时的心理学引论以及敷衍了事的分组讨论所能传递的心理学知识甚少.况且文科生的心理学导论都要远比本课程专业.而且即使那一门课程也无法保证所能达到的水平足以对今次所列出的三个题目之任一进行专业论述.故在此声明,不保证下文的任何学术正确性.本篇尽量注重陈述个人观点.也尽量利用公理进行证明.先进行几个引论,这些引论及结论将在’情绪与体验’和’情绪与暗示’章节起作用.引论1:积极论与消极论对于人自身认知的研究,从来都是心理学研究的主题之一.而积极论和消极论的争论也是旷日持久,自心理学奠基的时刻起,围绕这个论题的论战可谓不计其数.从一个较为长远的时间段来看,由积极论引发出的’成功教育’论也被西方教育界广泛采用.从这个理论的历史应用效果来说,不难得出积极论对于激发某些人的潜力有着一定的作用.单一此一项并不能得出’积极的心态有助于成功’这一结论.而最近几十年来,学术界对于心态对人行为的影响亦不断的进行着探索.得出的成果也相当具有代表性.若纯粹的积极论正确,不难得出以下结论:任何积极的暗示都有助于受体提升自己的自我认知水平.但这个结论,虽然不明显,也是错误的.比如一个实验模型:一面给受试者施加心理压力(如对他们进行明显高于他们学术水平的学术能力测试),然后对他们所受压力之方面进行积极暗示.按照理论,这种暗示应该有助于他们对抗压力(亦即获得更高分数).但通常情况下,这种暗示会受到与预期相反的结果.这便证明,纯粹的积极论并不正确.再回过头,看消极论.中国教育界,在相当的一段时间中,都是以’挫折教育’作为主流教育方式.(譬如:对学生说’你***这次考试拿不到x分我就*******’),这种用戒尺支撑着的教育方式若按照消极论来说,应该能收到相当的效果.但从中国历史看来,这种教育制度培养的大多是’暴民和匪徒’罢了.既然绝对的积极论或绝对的消极论都不能完整说明人类所受暗示与自我认知水平的关系,那么综合考虑就是必要的.引论2:激励与边界效用根据经济学边际效用.效应函数是自身单调递增,其导数单调递减(limx->+inf,f’(x)->0)的.换句话说,效应函数是个单调递增的下凹函数.当然,这里假设了效应本身是正值.当其为负的情况下,只要根据X轴做镜像就可以了.根据函数性质,效应函数在x的导数就是量为x时目标的实际效用.换言之,对于某一点效应函数的值就是以该点为上界,0为下界的实际效应积分.这可以证明,起码对于连续的同向激励,其平均实际效果随着激励持续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这个结论适用于正负两个定义域(负效用的作用取绝对值).而有这个引论可证,无论是完全的积极暗示或是完全的消极暗示,都不能连续的处于效率的最高峰.引论3:消极暗示的积极作用机制本小节完全属于个人观点.不保证任何正确性.消极的暗示,之所以有时能够起到积极作用,完全仰赖于人类自身的自我认知水平,或以一种通俗的表述来说,依仗人的自尊和自信,对消极暗示产生出一种强烈的反感,从而激发人的潜能,从而达到积极作用.但这个机制并非从来有效,它的作用大约取决于目标的性格,和,更关键的,目标的自我认知水平.在此定义一个概念:自我认知范围.即指人类自我认知中对自身能力所及的认识所画定的最大能力限度(范围).从而能得出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消极暗示的积极作用仅限于消极暗示所指的终端端点在自我认知范围之内的情况下.这个结论只具有充分性.另一个性格变量,则决定了在前一条件成立的情况下,该暗示的实际作用之正负.限于个人水平,无法列出各指标的详细范围.但总体的趋势则是:悲观者较难激发消极暗示的积极作用.乐观者反是.引论4:积极暗示的消极作用原理同样的,根据引论3,我们有理由相信积极暗示也有可能带来相反的消极效果.而根据引论3,易知这种情况应当是由积极暗示所指的终端端点在目标自我认知范围之外所导致的,同样,这个结论只具有充分性.至于作用原理,可以对照引论3,得出这种作用是由于明显高于自我认知水平的暗示,被大脑判定为嘲讽行为所致.第一节:积极心理学定义“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这股思潮的创始人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塞里格曼·谢尔顿(KnnonM.Sheldon)和劳拉·金(LawraKing)。他们的定义道出了积极心理学的本质特点“,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的科学。”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其矛头直指过去传统的“消极心理学”。它是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