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高二语文教案设计(汇总9篇)教案是教师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合理组织和安排的结果。教案的设计还要具备系统性和连贯性,让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任务之间有一个自然的衔接。教案的设计和实施需要教师的耐心和细心,以下是一些针对性强的教案建议供您参考。高二语文教案设计篇一观看几组有关屈原的照片:屈原被楚怀王流放,形容枯槁,行吟泽畔,抱石沉江。提问:你们知道照片上这们历经坎坷,依然忠君爱国的诗人是谁吗?(屈原)。因政治上的不得志,饱经忧患的屈原于公元前278年农历的5月4日这一天投汨罗江自杀。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守节不移的伟人,于是在端午节这一天兴起了吃粽子、赛龙舟习俗。二、有关资料。1.屈原生平。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屈原“美政”的另一体现是民本思想。这在他的作品里也有很清晰的表述,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对应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因受小人的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后在楚国都城被秦攻破时投汨罗江而死,以示忠贞爱国之怀。2.楚辞。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它受诗经的某些影响,但同它有直接血缘关系的还是在南方土生土长的歌谣。在战国中期,随着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现于楚国文坛之后,楚辞于是形成为一代文学样式。楚辞的楚辞中屈、宋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风俗习尚以及所使用的艺术手段、浓郁的抒怀风格,无不带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其次,楚辞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变幻,词藻华美,对偶工巧,以大量的“兮”字作衬字。这是楚辞的基本特征,它们是与中原文化交相辉映的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离骚”的含义。关于离骚篇名的涵义,古今各家说法不一。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释为“罹忧”。班固在离骚赞序中释为“遭忧”。王逸在楚辞章句中释为“别愁”。后人多各从其一说。近世学者推论离骚本为楚国古乐曲名。三、诵读课文。1.老师范读,学生跟读。老师总结:(1)骚体诗的朗读节奏: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2)“兮”字是语气助词,读时应拉长语气。2.学生自由诵读。读时注意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四、字词梳理。1.实词。苗裔:后代子孙。考:特指死去的父亲。揆:揣度。扈:被,披。辟芷:幽僻的白芷。芷,香草名,白芷。汩:水急流通状。与:等待。搴:攀、折。骐骥:骏马。2.古今异义。朕:第一人称代词“我的”用于特指古代皇帝的自称。代序:依次替代代替序言的文章。3.通假字。锡:同“赐”。辟:同“僻”。道:同“导”。4.词类活用。名余曰正则兮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取名。字余曰灵均字,名词用作动词,给人取表字。纷吾既有此内美兮美,形容词用作名词,美德。5、特殊句式。恐年岁之不吾与否定句中代词作宾主,宾语前置,应为“不与吾”。肇锡余以嘉名状语(介词结构)后置。五、学生根据课文注释自己翻译课文。参考:我本是古帝高阳氏的后裔,号叫伯庸的是我已故的父亲。|寅年正当寅月,庚寅的那一天,我降生人间|先父观察测度我初生的时节,一开始就赐给我美好的名字|替我取下的大名叫着正则,替我取下的别号叫着灵均|我既有众多的内在美质,又加上美好的才能|我把江离芷草披在身上,把秋兰联成饰物挂在身边|我自念光阴如流水逝去,忧心岁月不会等待我|早起拔取阰山上的木兰,晚入洲泽采摘宿莽|时光飞逝不停留,春天和秋天递相替代|想到草和木都时刻地在凋零,怕的是理想的君主也要早衰|为什么不把握年岁壮盛的时机,丢弃秽恶的行径,为什么不改变这不善的法度|我驾着骏马正要打算去奔驰,你随我来吧,我当为君在前面带路。六、布置作业:完成语文讲义30页6-13题。高二语文教案设计篇二1.了解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2.感受沈从文小说的语言特色。3.走进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和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课时安排2课时。1.简介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园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分析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分析,1988年病逝于北京。沈从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集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认为美在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