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第一单元第三-四课时长度单位教案.docx
上传人:是你****噩呀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第一单元第三-四课时长度单位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第一单元第三-四课时长度单位教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第一单元第三-四课时长度单位教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第一单元第三-四课时长度单位教案(通用8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第一单元第三-四课时长度单位教案篇1设计说明1.自主学习,构建知识网。一位学者曾说过:“今后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所以当今社会,自主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节课在设计上,着重引导学生自主将这部分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形成全面的结构图,既培养了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又使他们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印象,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思路。2.重点复习,强化提高。在复习过程中先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及2、5、3倍数的特征。然后在小组内合作整理相关知识,把这部分内容梳理后,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系统地复习有关倍数和因数的知识。最后通过练习巩固这部分的知识点。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习题卡教学过程⊙回顾整理,建构知识网络1.同学们回忆一下,因数与倍数这一单元最基本的概念有什么?2.小组合作,整理“因数与倍数”的相关知识,对所学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对有特色的整理方式可以在班内交流。3.把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展示学生作品。因数与倍数4.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引导学生系统地复习有关因数与倍数的知识,试着举例说明。(板书重点知识)设计意图:在小组合作中梳理因数与倍数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数的概念有进一步的认识。⊙重点复习,强化提高1.课件出示教材118页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结果。(1)根据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可以看出56,204,630,22,78这五个数符合条件,它们都是2的倍数。(2)根据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可以看出195,630,65这三个数符合条件,它们都是5的倍数。(3)根据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可以看出87,195,204,630,57,78这六个数符合条件,它们是3的倍数。(4)根据质数的特征:“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可以看出79,31,83这三个数是质数。(5)根据合数的特征:“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他因数”,可以看出除了79,31,83这三个质数,其他的数都是合数。(6)根据奇数的特征:79,87,195,31,57,65,83这七个数是奇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第一单元第三-四课时长度单位教案篇2教学目标1、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积极思考、正确比较,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等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知道你们已经学习了数的组成,数的读写和数的顺序,老师想来考考你们,你们敢不敢接受老师的考验:(1)、6是()位数,100是()位数,82是()位数。(2)、28的8在()位上,表示()个();2在()位上,表示()个()。(3)、36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4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99里有()个十和()个一,它后面是()。(4)、按照数据的顺序填数:34、35、()、3769、70、()、722、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下面再来看看这两道题。(1)、在○里填入“>”、“□7100>3□583、你知道我是谁吗?(课件)五、全课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第一单元第三-四课时长度单位教案篇3一.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新词。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美感。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二。教学重、难点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中感受到美的熏陶。三。教学过程预习探究(一)引入新课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2、解题,了解作者:《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山景物记》,作者碧野。(简介作者)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合作交流(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2、引导阅读:(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让学生找出地点变换的句子。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2)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明确: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绘方法:A、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