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山行》教案【精品多篇】.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小学三年级语文《山行》教案【精品多篇】.docx

小学三年级语文《山行》教案【精品多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三年级语文《山行》教案【精品多篇】【概述】小学三年级语文《山行》教案【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杜牧古诗《山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本篇课文共有三个教学目标:1、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部分学生会背诵。【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教学难点】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教学过程】一、入境赏景,体验激趣1、谈话: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生思考,后交流。2、师引:(肯定学生所说)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下面我们一起来观赏一组图片,然后谈谈你的感想。(营造氛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3、师: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山行》。二、自主合作,读诗明意1、简介作者。2、自由朗读,读到琅琅上口为止。3、请生朗读,互相评价。4、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及词语手册,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诗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下来。5、小组汇报交流,重点如下:⑴山行:在山上行走。(谁在山上行走?)⑵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秋天早晚比较凉,所以称之为寒山,实指秋天的山。)⑶斜:两种发音──可根据诗的意思画一画。⑷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区别:深:浓厚,浓郁。生:生出,存在。(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⑸坐:因为。⑹霜叶:经霜打过的枫叶。⑺红于:比……更红──与“红如”区别。6、(肯定学生的理解)同学们学会了很好的合作,那请你根据你们已经所理解的内容,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吧!(可以只理解一句,也可以是几句;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找人合作。)7、交流。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1、同学们真不错,了解的整首诗的意思,现在知道诗人想写什么了吗?那再来用心读读好吗?2、评价:你觉得诗中哪些词语写得特别好?读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3、想象漫游(配音乐):此时,你也随杜牧来到了山脚下,哪些景物映入了你的眼帘?有何感想?4、现在,能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你对诗的理解吗?5、朗读:此时是在充分理解诗的意思的基础上,让生朗读,可以强化对诗的印象,也能逐步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师:多美的秋天,多美的枫树林,多美的诗啊?能美美地再读一遍吗?试试——提出要求:注意节奏感。(师范读──个别读──小组读──扮角色读──齐读)好诗不厌百回读。这里的读是在进一步感受美的意境的基础上用不同方式读的,照顾到了各个层面的学生,也提高了对美的感受,提高了学生朗读能力,为后面背诵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四、课外拓展,意境延伸1、杜牧用他那美妙的诗,表达了他对秋天傍晚枫树林的无限爱意。诗人白居易读了这首诗以后,也被感染了,也写了一首描写红叶的诗,让我们一起读读。2、师帮助学生理解:这样增加了课堂信息量的输入,可以扩大生的知识面,让思维的火花得以绽放。3、两位诗人都借助秋天的枫叶把秋天描绘地如火、如花,那么霜叶为什么会红于二月花呢?看资料,你就会明白了。4、美的东西,我们都希望把它记在心里。5、练习:下面有两个练习,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题作为作业。⑴画一幅秋色图。⑵根据古诗,扩写一篇描写秋天的文章。这是对学生掌握知识如何的一个检查,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课后有针对性的帮助。杜牧古诗《山行》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能够借助注释读懂并能初步鉴赏温庭筠的诗歌2、鉴赏温庭筠高超的写景状物技巧。3、继续学习掌握分析诗歌意境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鉴赏温庭筠高超的写景状物技巧。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本诗的“目前之景”和“言外之意”教学方法:诵读与鉴赏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有关意境的知识(一)提问;什么是意境意境,简单地说,就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诗言志”,“歌缘情”,诗歌往往不对客观现实作全面具体细致的描绘,而是选取现实生活中最富有特征的片断,描绘出一幅幅感人的生活画面,烘托出与这种画面相吻合的(情调或者说气氛);在这些画面中,有诗人创造的各种艺术形象(人或者事物),并包含着诗人的感情。画面或形象,情调或气氛,诗人的感情,这几方面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构成诗中的艺术境界。(二)“意境类”答题步骤:(1)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并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2)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3)分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三)课堂练习阅读下面一首绝句,简要分析此绝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