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区条例》解读--李振鹏(山东).ppt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125 大小:19.4M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风景名胜区条例》解读--李振鹏(山东).ppt

《风景名胜区条例》解读--李振鹏(山东).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1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风景名胜区条例》解读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风景名胜区: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风景名胜区:国家依法设立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区域,以自然景观为基础,自然与文化融为一体,具有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审美启智、科学研究、旅游休闲、区域促进等综合功能及生态、科学、文化、美学等综合价值。风景名胜区:与国际上的国家公园相对应,同时又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风景名胜资源属国家公共资源,风景名胜区事业是国家公益事业。自然保护区: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世界遗产: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包括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4类。二、风景名胜区概况地位: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并列为国家3大法定遗产保护地。等级:分为国家级和省级两个层级。发展:1982年国务院审定公布第一批4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12年是风景名胜区制度设立30周年。数量:截至目前,国务院先后批准设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8批共225处,面积约10.36万平方公里;各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省级风景名胜区737处,面积约9.01万平方公里,两者总面积约19.37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2.02%。分布:基本覆盖了我国各类地理区域,遍及除香港、澳门、台湾和上海之外的所有省份。类型:历史圣地类、山岳类、岩洞类、江河类、湖泊类、海滨海岛类、特殊地貌类、城市风景类、生物景观类、壁画石窟类、纪念地类、陵寝类、民俗风情类及其他类14个类型,基本涵盖了华夏大地典型独特的自然景观,彰显了中华民族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地方立法:有1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制定了地方性法规,8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实现了“一区一条例”。配套制度和规范: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先后出台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办法》、《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报批管理规定》、《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审查办法》、《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徽志使用管理办法》、《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监管信息系统建设管理办法(试行)》、《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风景名胜区环境卫生管理标准》、《风景名胜区安全管理标准》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和技术规范。正在制定部门规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划建设管理办法》。三、《条例》主要内容和制度《条例》共分为6章52条。大体归纳为以下几点:一个基本原则: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五个基本方面:设立、规划、保护、利用、管理。十三项管理制度:风景名胜区设立制度、合法权益保护制度、规划管理制度、建设项目选址核准制度、门票和资源有偿使用费管理制度、项目经营管理制度、管理信息系统制度、年度报告制度、监督检查评估制度、游客容量控制制度、安全管理制度、行政管理(或政企分开)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一)一个基本原则1、科学规划:只有一个科学的、符合实际的规划才能使风景名胜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真正成为保护、建设和管理的依据。科学规划不仅强调规划编制的科学性,而且要求管理机构严格执行规划,包括了依法编制和实施规划两个方面的要求。2、统一管理:统一管理的关键在于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的统一。这就要求统一监督管理部门,建立统一的监督管理制度,明确主管部门和其他部门的职责分工,各负其责,有效配合。3、严格保护:风景名胜资源是大自然和前人留给我们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十分珍贵和脆弱,极易遭到破环,不可再生。风景名胜区作为一种特殊资源,对开发利用的承载能力是非常有限,超出其所能承受的范围进行开发,就必然会造成对风景名胜资源的破坏。4、永续利用:设立风景名胜区的最终目的是实现风景名胜资源的永续利用,不是为了保护而保护,最终还要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发展,服务于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风景名胜资源不仅属于当代人,而且属于子孙后代要实现永续利用,就必须坚持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必须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经济利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处理好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关系。(二)五个基本方面1、设立(第二章)2、规划(第三章)3、保护(第四章)4、利用和管理(第五章)4、利用和管理(第五章)4、利用和管理(第五章)1、设立制度第1个方面,设立目的与区域协调: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是风景名胜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贯穿了风景名胜区发展的各个阶段。设立风景名胜区应当本着严格保护和合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