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7章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技术措施7.1施工工艺流程根据本工程特点制定如下施工工艺流程,如图7-1所示:图7-1施工工艺流程图7.2测量控制7.2.1施工基线布设工程开工前,对业主提供的测量控制点进行复核,经业主或监理工程师确认后作为本工程布设施工控制基线的依据。根据现场情况,拟沿码头泊位岸线布设施工控制基线,此基线根据业主提供的并经校核确认的测量控制点按二级导线的技术要求加密布设而成。7.2.2沉桩控制测量本工程的沉桩,因工程量大,时间紧,为保证沉桩顺序完工,拟采用GPS测量定位系统进行沉桩。7.2.2.1设置GPS基准站GPS基准站的位置,根据现场条件设置。首先,选择架设基准站的位置,保证对空开阔,地平线10度以上没有(或少有)障碍物;其次,基准站200米内无强大的电磁波辐射源;再次,相对周围的地形,站点应处于较高处。这样以确保基准站设置后,整个GPS沉桩系统工作的有效性。7.2.2.2求解并校核GPS的转换参数基准站架设完毕,即可在已知控制点上架设流动站,以快速静态法求解转换参数。求解完成后,把所得参数输入GPS系统,并用RTK作业方式重新求测控制点位置,与已知数据比对,以校核转换参数的正确性。7.2.2.3GPS测量定位首先,精确测定主工作点与三GPS架设点的相对位置(见图7-2),再根据桩身斜率、桩心距、桩顶高程及桩位设计坐标(见图7-3),便可计算出桩位相对于主工作点的平面位置,进行沉桩施工。主工作点GPS3桩船GPS!GPS2主工作点C俯视图HA(XA,YA)正视图主工作点HO(XO,YO)图7-2图7-37.2.2.4沉桩高程控制GPS沉桩定位系统,本身即可控制沉桩高程;也可在桩身画上刻度,岸上架设水准仪,用以测量沉桩贯入度和标高,对整个沉桩过程进行双控校核。7.2.3施工放样测量施工基线放样拟采用1台全站仪配2台经纬仪任意角交会方法布设附合导线,然后根据导线测具体的施工点。施工放样测量时,受视距和角度的影响,实际在施工放样时,在已出水的结构物上加密测量控制点,满足细部放样的技术要求。由于施工放样工作量大,为满足进度要求,配备1台全站仪进行直接放样。细部平面位置放样注意避免误差的积累。放样必须有多余的观测和完整的校核记录。长距离放样应进行长度变形更正。7.2.4沉降位移观测在已完工的有代表性的结构物上埋设沉降位移观测点,根据观测精度的要求,定期对其进行测量观测,作好观测原始记录。特别在打桩施工期间,在码头前沿及现有的防汛墙按照沉降观测要求设置沉降观测点,定期对上述岸坡及建筑的沉降进行观测,以确保其稳定性。7.3水下挖泥7.3.1水下挖泥根据本工程设计桩长、打桩船性能、施工水位、地质情况及工期要求,件杂货码头引桥处钢管桩沉放前需对所处桩位处进行挖泥。在本工程中选用一条挖泥船抓斗式挖泥船进行施工,配备3m3抓斗,同时配2条300m3自卸泥驳。开挖前由测量人员在岸上顺着挖泥作业方向设一条基准线,在基准线上及其后方按照船的长度插上旗杆作为标志,挖泥时由船上作业指挥人员目视船上标志与岸上设置的标志并使其在同一条直线上以控制船行方向,丈量船至岸上基准线距离以控制船的作业范围,开挖深度由测深控制。挖泥先挖岸侧再向江中延伸。7.3.2挖泥操作方法张开空泥斗抛入开挖点→闭斗切土→提升重斗→转动斗臂将重斗移到泥驳上方→开斗卸泥→反向转动斗臂→将空斗抛入开挖点……7.3.3挖泥施工中注意问题(1).施工前须对水下地形情况进行复测。(2).大于2m土层应分层进行开挖。(3).施工中注意抓斗的开口宽度应以抓斗充泥“满而不外溢”为限。(4).为了保证施工质量,施工中必须根据水位的情况勤测水深并做好记录,控制下抓斗的深度,根据土质控制下抓斗的间距(重叠1/4-1/3的抓斗宽度),严格控制超挖。(5).在满足施工要求及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少挖。(6).水上作业必须穿戴救生衣7.4件杂货码头引桥钻孔灌注桩施工本工程共有Φ800mm钻孔灌注桩62根,Φ1000mm钻孔灌注桩8根。其中件杂货码头一期工程引桥10根,二期预估10根,液体码头和煤码头共计8根Φ1000mm、42根Φ800mm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见图7-5。测量定位钢护筒制作平台处理钻机就位钻孔清孔下钢筋笼下导管水下砼灌注、拔导管移至下一孔位泥浆池泥浆回收二次清孔钢护筒埋设校正钢护筒校正孔位测孔深沉渣钢筋加工砼到位检查隔水塞施工准备导管拼装、水密性实验图7-5引桥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图7.4.1钻孔平台搭设根据目前长江水位及近两年长江水位情况,结合本工程的工期要求及现场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