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三作文审题立意指导高三作文审题立意指导作文题世间万物都有底线,越过了底线就会引发意想不到的后果。60万年前的那次小行星撞击地球,一定越过了很多物种生存的底线,其后果是大量生物的灭绝。稍多一点的二氧化碳气体能较好地保护大气层,可是越过了底线就产生了温室效应。人的心中也有无形的底线,时时制约着人们的行为,底线是做人的基石,是处世的最起码的准则,也是人们安身立命、维护自尊的法宝。请根据你对上述文字的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1.审好关键词的语义本题的关键词(主题词),显然就是“底线”。“底线”这个关键词,是我们本次作文的依据,是核心概念。如果没能准确把握这个词语的内涵,就有失误的危险。什么是“底线”?这是我们必须首先弄清的问题。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底线”的意思是:①足球、排球、篮球、羽毛球等运动场地两端的界限。引申为:最低的条件、最低的限度。②暗藏在对方内部刺探情报或其他活动的人;内线。很显然,本题中的“底线”,是指最低条件、最低限度。2.让关键词往人生方向延伸你必须首先有一个定见:考场作文都是要谈人生的。看题目你就知道,本题第二段的“引导语”就是在把你的思路引向对人生的思考。因此,谈“底线”,当然不是谈什么“价格底线”、“谈判底线”之类。由题目中“做人的基石”、“处世的最起码的准则”、“安身立命、维护自尊的法宝”等说法,容易判断:我们应该谈的是“道德底线”。3.进一步的思考综合上述两点可知:①“底线”,是指最低条件、最低限度。②我们应该谈“道德底线”。把上述两项加起来,可知:“道德底线”,就是人在道德上必须满足的最低条件,或必须达到的最低限度。据我们的普通经验可知:人在正常的人生进程和普通的社会状态中,“道德底线”通常能够维持,较少接受考验;人生处于失意与蹉跌之中,或社会失范或崩解,才容易产生“道德底线”难以维护的问题。“底线”意味着无可再退,必须坚守。这个分析的重要性在哪里?除了在审题立意方面,其重要性还在于:它决定了你的选材是否正确,是否吻合题意。你选择的材料应该是:在人生困顿或外力考验下,人对原则的坚守,对价值观的捍卫。如:屈原之所以自投汨罗,就是因为绝不“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即是他坚守的道德底线;苏武之所以拘禁十九年而不降,就是因为他以不叛国家作为他的道德底线;陶渊明之所以决意归隐田园,就是因为“为五斗米折腰”将刺破他的道德底线……又如:柳下惠坐怀不乱,能经受住美色的考验是因为他坚守着绝不乱性的底线;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但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志士不饮盗泉之水,以不受羞辱作为自己的道德底线……4.联系人生哲理的5组主题词《高中作文要义》(罗晓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提供了关于人生哲理的5组主题词。这适应于几乎全部考场作文,必须熟读,并有意识地在作文中使用。这一点非常重要。任何作文题,都要与之联系起来。结合本作文题,联系5组主题词,可以获得如下思考:(1)生命的伦理道德底线,本身就属于“生命伦理”这一主题。道德伦理的核心,是爱与责任。道德底线规定着基本的爱心和起码的责任。没有爱的世界是冰冷的,没有责任的人生是自私的。道德的滑坡,道德底线的跌破,将使得人性缺失,社会混乱。道德底线不容突破。它保持了起码的人性,维持着基本的秩序。就个人而言,我们可以看到:道德底线的高度,是区别伟大与卑琐的基本指标。道德底线越高的人越伟大;道德底线越低的人越猥琐;没有道德底线的人,则是无所不为的坏蛋。【补充说明】道德底线,永远是人的设定。是不是道德底线设定得越高越好呢?要看情况。就个人而言,设定一个较高的道德底线,能促人向上,提高人生的境界;就社会而言,当我们企图设定一个道德的“公共底线”之时,就必须考虑到人的复杂性,要能被常人所践行。充满道德高调的国度,必多假道德之名而行的伪君子;道德底线失守的国度,必多凶残妄为的真小人。(2)生命的诗意道德底线是诗意栖居的前提。如果道德底线不复存在,那么,道德的失范必将导致人性的大面积溃败,社会秩序的彻底瓦解,人间不再是净土乐园,而成为血腥恐怖的杀场。道德底线不在,意味着所有人不会以道德为意,“善”被彻底地驱逐。“真善美”是一体的。当“善”不存在,“美”亦将沦亡,世界不再值得我们留恋。陶渊明归隐田园,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对生命诗意的追寻。桃花源是美丽的,官场是丑陋的。而陶渊明的归隐,是因为“为五斗米折腰”已经威胁到他的道德底线。当道德底线被打破,人被迫在屈辱中生存,这种生存必然是反诗意的。同样地,李白青崖名山的诗意追求,也是因为“摧眉折腰事权贵”,将刺破他的道德底线。(3)生命的成长和自我实现道德底线是一个人生命成长的起点,也是生命成长的保证。没有道德底线的支撑,生命必将处于一个不断下滑的境地。生命成长,意味着向上,不断趋于人格的圆满与自我实现。即使在生命饱受磨难和摧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