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解读暨名师经典课例观摩学习心得.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新课程标准》解读暨名师经典课例观摩学习心得.doc

《新课程标准》解读暨名师经典课例观摩学习心得.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暨名师经典课例观摩培训学习心得教师张晓英11月3日至4日,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两天的《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暨名师经典课例观摩培训会(铜仁专场),受益匪浅。此次学习,我们一共观摩了四节精品课,聆听了三位老师的前沿讲座。现将此次学习心得作如下总结。四位老师上的虽然是不同题材的文章,但他们的课堂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即每一位老师的课堂都精彩不断;每一位学生都能激情投入;每一位老师的教育风格、教育理念在课堂上都得到了充分展现。教学中,老师并没有繁琐的讲解,只是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走进文本,亲近文本,在朗读中体会,感悟,达到了以读代讲,以读触情的目的,真可谓是“润物细无声”啊!在这四节课中,让我感悟最深的要数赵志祥老师的《鯨》,最让我感动的便是陈国安老师的《故乡的桂花雨》了。《鯨》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说明文,我也曾上过。当时我上这篇文章时,教学之前也认真去分析了教材,深知教学此文的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一些说明的方法,学会写简单的说明文。由于对学生不够信任,生怕他们这样学不懂,那样学不会,影响自己的教学进程和考试成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教学的要求过多,难度较大,出现老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不能及时回答,老师便迫不及待的将答案告诉学生,越俎代庖的现象比较严重。这样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体现,不但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违背了教育原则,而且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累。看了赵老师的教学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在教学中,一堂课的教学要求,不能太多,太杂,要简单、明了。赵老师这一堂课,教学目标只有两个。1、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文的一些说明方法。2、引导学生如何理清文章脉络。教学中,赵老师先放手让学生去文章中找采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并在旁边批注此处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然后进行全班汇报交流,最后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交流,师生共同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特别是赵老师的拓展练习《巨鲸演讲团竞选大会》的设计别具匠心,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还为六年级学习古文做了很好的铺垫。(这使我深刻感受到赵老师是站在整套语文教材的高度来设计这堂课的,前后知识衔接得非常紧密。)这既体现了赵老师“形散而神不散”的“漫画式”教学风格,又诠释了赵老师“在课堂上,教学设计简单一些,开放一些,质朴一些,更多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想什么,学生在做什么,给孩子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真正与学生形成心灵的对话和交流,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智慧火花的‘剧场’”这一教学理念。陈国安老师执教的《故乡的桂花雨》是台湾作家琦君写的一篇散文。文中笼罩着一层黯黯的感伤和偶尔跳跃着的淡淡的喜悦。我曾听很多老师说过最难教的就是散文了,虽然它有形散神聚的特点,但是作者的情感,老师是很难把握的,学生也是很难体会的。但陈国安老师却上得那么地轻松、自如,学生学得如此激情投入。课堂中陈老师首先让学生自读、思考,在文中找出最有感情的一句话。(学生找到了“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然后老师仅仅抓住这一句话,并以它为文章的切入点,展开对全文的学习。最后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的朗读感悟,使从未离开过家的八、九岁的孩子却能深刻体会到一个饱经风霜,漂泊他乡的游子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黯黯的感伤之情。他们驾驭课堂的能力为什么会那么强呢?是因为他们不仅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厚的文化底蕴,还对新课程标准理解得非常透彻。因此,今后我将更加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和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