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谈谈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一点认识岷山小学张旭晴在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它不仅使教学活动的环节,而且是课程与教学的一种组织方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学生智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动。而长期以来,教师较多的偏重作业使学生形成解决技能技巧的基本功能,重视作业的短期功利价值,不太顾及长远的教育价值,本文是针对当前的新课程改对作业观提出一些看法。关键词:童趣性探索性自主性个体差异学生完成数学作业也是一种数学学习活动,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革新,新课程明确提出: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现在,课堂的教学概念、课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水平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然而,一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新型的数学作业,利用数学作业来发展学生却关注的并不多,大部分教师仍然布置一些形式单一、陈旧、缺乏应用意识的计算题和应用题,学生仍停留在以“练”为主的机械操作式的模式中,这种作业形式已经深深地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童趣性的作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热情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时,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如:在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后,我设计了一道“帮助小兔找门牌号”的游戏性作业,即:小兔接到小熊打来的电话,邀请小兔到它家去玩,小熊说,它家的门牌号是108号。可小兔到了小熊居住的地方一看,傻了,原来这里的门牌号都是一些乘法算式,你们能帮助小兔找到小熊家吗?为了改变计算题原有的枯燥、乏味的现象,可设计一些如“找门牌号”、“小猴闯关”、“小壁虎找尾巴”、“登上宝座”等带有童趣性的游戏性作业,把一道道计算题融合在故事情节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习的兴趣。设计探索性的作业,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学生完成数学作业也是一种数学学习活动,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经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观察作业。观察是思维的窗户,它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发现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如: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可布置这样的作业:请你在家观察一些蝴蝶、天安门等平面图形的形状,有什么发现?对具有这种特征的图形你有什么感觉?调查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数学调查,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增强学生的数感。如:数学活动课“节约用水”教学后,可让学生调查家里或学校每月的用水情况,写一份合理的用水建议书。实验作业。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和发展能力。如:学习“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后,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家中消毒液的说明书自己配置一些消毒药水给厨房用品消毒。小课题探究作业。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探究,不仅能深入理解数学,体验乐趣,而且能够自主建构知识。如:学习“比例尺”后,要求学生对自己家里的客厅制作一个平面图,并思考:你认为这客厅的设计和摆设合理吗?为什么?请你写一篇探究报告。设计生活性作业,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实践者。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场所,也是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为此,在作业设计时创设生活性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尝试的从数学的角度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并逐步成为一个知识的实践者。如: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后,可让学生做一回装修设计师:如果你家的地面要进行重新装修,你能为你爸妈提供一份装修建议表吗?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问题来考虑:算出每间房间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每间房间的面积分别是多少?根据自己家庭的生活条件和自己的爱好,在材料表中选择你需要的材料?算出所需材料的量和所需的钱数?如果在客厅和餐厅的四周贴上大理石条,共需要多少米?设计层次性的作业,让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由于受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的因素影响,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新课程提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在作业设计时,不能“一刀切”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