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6科利亚的木匣主备:主备:乡贤街小学王秀玲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会写“挖、鞋、斧、锯、免、屋、抢、难、初、管、敌、阶、懂”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难过”等词语的。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感悟时间在变化,人也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学习重点:学习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时间在变化,人也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学习难点:学习难点: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学习课时:学习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我要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会写“挖、鞋、斧、锯、免、屋、抢、难、初、管、敌、阶、懂”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难过”词语。2.3.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我能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理清文章的脉络。学习重点:学习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难点:学习难点: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理清文章的脉络。知识链接:知识链接:这篇课文的作者左琴科,是苏联作家,他创作的题材多样,有左琴科的创作体裁多样,有幽默讽刺短篇、杂文、中篇小说、传记性小说、剧作和儿童故事等,其中以短篇见长。代表作有《蓝肚皮先生纳扎尔.伊里奇的故事》、《克伦斯基》、《澡堂》、《蓝书》等讽刺小说。学习过程:学习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启发谈话,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前苏联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亚,课文讲了科利亚的什么事情呢?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初读课文,1.我要认真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词,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量了十步(liàng一倍(bèibiè)liáng)数了十步(shǔsh?)木匣(xiájiá)喀山(kēkā)法西斯(sīshī)2.我要画出不懂的词语,还要运用查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它的意思。法西斯在本课是指________3.我要仔细地看老师范写生字,我还要把本课的生字工工整整地抄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我要熟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我要熟读课文,课文使我很受启发,我要读给同学听,,我还要虚心地听取同学的建议,改正自己在朗读课文时存在的问题。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再读课文,1.这篇课文讲的是科利亚五岁的时候——,四年后——。从这件事中感悟到——在变化,———在变化——都在变化。2.我找到了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我能按照“埋木匣——找木匣——得到启示”的思路把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段,第二部分()—()段,第三部分()段。3.通过读课文我知道了妈妈埋的木匣———,科利亚埋的木匣———,妈妈埋木匣时走了———步,科利亚埋木匣时走了———步,四年后,第一次找木匣妈妈走了———步,挖出了木匣,科利亚走了———步,没有找到木匣,第二次科利亚走了———步,找到了木匣。五.达标检测1.我会填空德:第7笔是(匣:最后一笔是(管:第12笔是(),共(),共(),共()笔。)笔。)笔。2.我能区分下列生字,还会组词免(兔())难(滩())敌(故())抢(创())鞋(蛙())3.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仍然果然突然居然)发芽了。①我把一粒花种子丢进一个花盆里,没想到几天后它(②有一天半夜,小狮子爱尔莎(③刘老师生病了,可是他()闯进了平时与它和睦相处的驴群里。)坚持给我们上课。)躺④小梅今天没有来上学,我想她一定是病了,下午我到她家去一看,她(在床上,身边还放着药。第二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品读课文内容,从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人也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2.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学习重点:学习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内容,,从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人也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学习难点:学习难点: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学习过程: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会了不少的生字,现在让我们互相听写,看谁写得既正确又漂亮。写完后互相评价。二.品读课文,感悟思想品读课文,1.通过读1—4自然段,我找到了描写木匣里面有什么的句子,这句话是———;我在读这句话的时候,把———,———,———等词重读了,从这些词我感悟到了科利亚是一个———的人。2.默读5—12自然段时,我一边读一边画出描写科利亚开始挖木匣时的言行的句子,从这句话我体会到了————。这句话中的“仍然”表示的是————。3.联系上下文我知道了12自然段中“果然”的意思是————。4.我愿意和同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