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深处人家 (3).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竹林深处人家 (3).doc

竹林深处人家(3).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竹林深处人家黄蒙田(幻灯片1:题目)(幻灯片2:课题、作者)(等待上课)[教材分析]《竹林深处人家》是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中的第3篇课文。前两个单元分别是教会学生感悟人生、珍爱生命,而本单元则是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领略自然风光。单元中的每篇课文无一不向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学习这几篇课文既是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途径,又是一次美的巡礼;从中既可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受到美的熏陶。本单元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写景文章的特点,懂得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合理安排写景的顺序,并会运用适当的表现手法,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因此,教学这篇课文,应该引导通过阅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把握课文通过描绘景物的情状和特征,并在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情感特点。教学本课,重在让学生品味——探究——体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春》和《济南的冬天》两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了解了写景散文的特点,懂得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合理安排写景的顺序,运用恰当的表现手法。同时初具品味准确、生动的语言的阅读能力。初一学生具有爱读、爱说的特点,班级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敢于探索的良好学风,学生间相互评价,相互提问的互动气氛较浓。[教学目标](幻灯片3)1、学会分层递进阅读文章;2、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手法;3、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4、体会对竹乡人民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1、学会分层递进阅读文章;2、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手法。[教学难点]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讨论,课下探究学习等。[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幻灯片4)同学们,老师有两句话赠给大家共勉:“未出土时便有节,凌云霄时尚虚心”。大家知道这是歌赞什么的精神吗?(生:竹)你对竹了解多少?关于竹的诗文、绘画、用途等都可以说出来,大家交流一下。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竹的材料,如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等等。今天,我们就一块来学习一篇文章──《竹林深处人家》。二、课前展示(幻灯片5)你对竹了解多少?请同学们拿出自己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交流一下。(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竹的资料。)三、作者简介(幻灯片6)黄蒙田,当代画家、散文家。广东台山人,现居台北,有作品《湖畔集》《山水人物集》和游记《春暖花开》。四、解释题目(幻灯片7)竹林——景色;人家——生活。五、课文结构请学生根据对课文题目的分析来划分本文的结构。(幻灯片8、9)(一)竹林(1——3)写景;(二)(4)过渡;(三)人家(5——8)生活。六、了解文意(幻灯片10)(一)请同学们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以小声吟读,还可以默读)。注意不认识字的读音,划出不明白的词语,结合工具书及注释扫清字词障碍。(二)请四位同学分段读全文,其他同学欣赏图片。(幻灯片11)要求:认真听、认真看,一会儿说说自己了解到竹林及人家的什么特点?(三)展示图片(幻灯片12——36)请同学们根据刚才欣赏的图片和课文内容来畅谈课文结构。七、课文分析(幻灯片37、38)1.远望宽广深沉竹林2.近看深不可测3.四顾无边无际写法:移步换景移步换景是结合描写和叙述两种表达方式的一种写作手法。即是边走边看,依次描写看到的景物。写作顺序: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提问从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这些特点?(幻灯片39)举例如:“当一阵风吹过的时候,竹海上涌着暗浪,一浪推着一浪,一直涌到很远,你很难知道那一片嫩青色和墨绿色的竹海有多深,只是你看竹浪的起伏和它的气势,就意味着它是非常深沉的。”说明竹林无边无际。八、质疑问难(幻灯片40-42)1、竹乡人家的生活怎么样?明确:和谐、有情调、欢笑2、作者在描写竹乡人家时是如何做到引人入胜的?明确:未见村庄,遥见炊烟;未见村民,已闻声音;未见女孩,先闻笑声。步步深入、引人入胜3、题目是“竹林深处人家”,为什么用大量篇幅写“竹林”,而写“人家”少,这是不是跑题了呢?明确:写竹林见丰收,铺垫人家勤劳朴实、欢乐祥和。九、合作解疑(幻灯片40——44)(一)作者说“画家画竹海束手无策,找不出层次”,那作者写这篇文章是否找到了层次?请同学们讨论。明确:“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观察点不同,景色各异,而后写到未见竹乡遥见炊烟,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步步深入,层次分明,引人入胜。(二)你最喜欢哪一段,谈谈你喜欢的理由。请你有感情的朗读一遍,看同学们能否感受到其中的美感?学生自由回答。(三)你能否为本文拟一个更合适的题目?体现文章的主题,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