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酵母菌第4节细菌真菌和病毒(第二课时)(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细菌真菌和病毒》是课标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22章第4节的课文。本节课包含三部分内容:细菌,真菌和病毒。本节课主要讲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及生殖方式。学好本节课知识,为后面学习生物技术打下良好基础。(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各种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2.运用所学知识,说出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了解酵母菌发酵的原理。能力目标1.通过对细菌、真菌和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的对比,增强比较及分析的思维能力。2.通过制作并观察霉菌的临时装片,增强观察和实验能力。3.通过对蘑菇的观察,培养学生关注生命现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真菌与人类关系的认识,树立看待事物要一分为二的辨证观点。2.通过对人类有关真菌引起的疾病的认识,养成预防疾病的良好卫生习惯。(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1.酵母菌、霉菌和蘑菇的形态结构、营养及生殖方式,与人类的关系是本节的重点知识。因为:(1)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让学生与所学过的植物细胞结构、细菌细胞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它们在细胞结构上的异同。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2)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营养方式,有利于了解酵母菌和霉菌与人类的关系,使学生懂得研究微生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用其利,避其害。从而了解真菌在经济上所蕴藏的潜在价值。(3)因为蘑菇是大型真菌的代表,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应用价值很高,重点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很大的现实意义。2.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本节的教学难点。因为:酵母菌既是异养(腐生)厌氧型真菌,又是异养需氧型真菌,由于初中学生知识水平有限,教师要讲清酵母菌获得能量的方式有一定难度。(四)、对教材的整合:生物知识学习非常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因此本人结合我校及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稍做改动,把课本64页“霉菌”内容变成实验探究题,组织学生进行可行性小组实验,并在学生学完知识点之后,补充生活实例,对学生知识加以巩固。而酵母菌形态结构因在八年级(上)93页“活动”中已观察过,故不再列入本节实验行列。1、情景设置法(计算机辅助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主线,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日常生活现象等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课堂效率。2、探究式教学法(实验教学)通过老师创设问题情景----学生自主探究----成果交流----知识应用-----获得发展。并通过实验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去观察、分析、探索、归纳,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3、点拨法(启发式进行教学)在教学的关键处,恰到好处地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依据:《课标》的基本理念:注重对生物现象的探索、注重信息技术在生物学科的应用、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相结合。本节课先给学生以一定的印象,再设置情境进行过程评价和小组探究活动。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型,此时注意对学生进行动态预测。在这过程中老师注意点拔,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后通过课后作业对学生进行学习结果的评价,使知识得以巩固。(一)学情分析优点:在八年级(上)学习了“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其他生物的生殖方式”中的相关基础知识,其中对真菌已有感性认识,学习积极性较高。不足:1.生物科知识基础较差,对已学知识的迁移能力不够强。2.本节实验操作基础是对显微镜的使用,部分学生对此比较陌生,实验时可能会浪费较多时间。(解决方法:课前预先培训小组长)(二)学法指导1、课前预习。2、培养学生运用原有的基础知识,分析、推理、得出新的知识的能力.从而增强知识迁移能力。3、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式、探究式学习,增强观察和实验能力4、小组合作,加强学生之间的思维交流,关注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帮助学生将感性知识升华为理性知识。四、说教学过程第4节细菌真菌和病毒(第二课时)第一环节:设置情景,导入新课。(2分钟)第二环节:新课探索:1、酵母菌的比较学习(10分钟)(38分钟)2、霉菌的实验探究(15分钟)3、蘑菇的观察(8分钟)4、讨论真菌与人类的关系(5分钟)第三环节:巩固新知(3分钟)第四环节:小结本节课主要内容(按板书顺序)(2分钟)你能说出所熟悉的真菌种类吗?酵母菌活动:酵母菌与细菌、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有那些异同点?相同点:都是单细胞微生物,都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构成。相同点:都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酵母菌在温度适宜,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在母体的一定部位会长出芽体,意义是什么?探究活动:寻找霉菌的特点青霉和曲霉在形态和颜色上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共同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