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海参的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1发病原因1.1苗种全人工育苗成功解决了苗种数量问题,但苗种的质量问题还没有解决好。育苗生产的规范、全价饵料和病害防治技术研究相对滞后,导致了苗种质量下降,直接影响了养殖生产全过程。1.2水环境海参的生物学特性要求要有良好的生活水环境:无污染,无大量淡水流入。目前多数养参池、换水量不大且有许多死角,海参得不到良好的水环境,正常栖息生长受到制约。1.3养殖设施池塘建造不合理,特别是虾池改造,池底没有充分清污消毒;深度不够,水深达不到1.5~2m,不利于海参的避暑、避寒;配套设施不全;进排水口地势受限;进排水口共用;水交换量不足或不利于水循环,致使养殖池塘底部常年形成死水层,氨氮、硫化氢及有毒物质不断增加,溶解氧含量降低,恶化了海参的生存和生长环境。1.4放苗和存养密度生态、健康、精养高效是现代产业的目的和要求。海参投放密度应掌握在:体长2~4cm左右幼参小苗,每667m2投苗0.8万~1.5万头为宜。目前很多养参池放养密度过大,每667m2投苗25000头以上,超出了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导致海参生长缓慢或发生疾病。1.5投饵与营养一般来讲,池塘较肥沃,养殖密度较稀的,不需投饵。养殖密度较大的,在摄食旺盛季节需要适量投饵。但是,海参养殖缺乏全价营养性饵料,导致投喂效果不佳。投饵过度影响水质,而营养缺乏又导致海参的抵抗力下降。维生素的缺乏也导致烂皮。1.6清池在海参养殖过程中,要及时清除对海参生存不利的大型动植物。部分蟹类和底层肉食性鱼类是海参的敌害,通常人们能够适时清除。但池内生长的大中型藻类的危害性,往往引不起足够重视。如果池底长期得不到清除,恶劣的底质和水质环境就会促使细菌、霉菌及各种寄生虫大量繁殖,池底局部严重缺氧,海参体质逐渐衰退,从而引发疾病。2采取对策2.1苗种制定苗种生产地方标准,加强苗种的检疫防疫力度,规范育苗厂家生产、苗种培育等各个环节,规范操作行为,避免因近亲繁殖、滥用药物、饵料添加剂等原因而造成参苗种质下降,抵抗力减弱。2.2水环境根据海参的生物学特性,选择无污染,无大量淡水流入,盐度不低于25,进排水流畅,适合海参生长的优良环境。2.3养殖设施要完善海参喜欢栖息在沙泥岩礁底质、藻类多、潮流通畅、水质清澈的海区环境。只有合理地改造池塘,人工造礁,改良底质,使进排水通畅,并分开进排水渠道;池塘深度要适当加深,设施要配套,才能为海参营造适宜的栖息生长环境。2.4放苗密度要合理第1年,根据参苗的体长大小掌握科学合理的密度。体长2~3cm的苗种每667m2放0.5万~1万头。第2年,可根据池塘条件,海参成活率生长因素等情况确定放苗数量。从第3年开始,池内有大中小各种不同规格的海参。大部分海参会达到或接近商品规格。此时,可依据具体情况确定放苗的规格及密度。存养密度每667m2不要超过2万头为宜。2.5饵料的投喂与营养海参的全价性饵料研究滞后。投喂饵料要人工配合饵料与移植天然饵料相结合,饵料营养要全面,投喂要科学合理。适当移植一些大型藻类可起到改善水质和改良海参栖息生长环境、增加海参摄食营养的功效。2.6清除池底3年以上养殖池底,污泥杂物沉积已进入了恶性循环,直接影响到海参的生长及健康。只有彻底改善池底或清除池底,才能保证海参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2.7加强日常管理日常管理工作主要有常规的检测,水流水位调节,饵料投喂,污物及敌害生物的清除,防止大量淡水的流入等,同时注意观察池内水色、海参的活动及摄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3消毒剂、生态制剂的应用及病害防治近年来海参养殖的病害防治技术相对滞后,结合生产实践就消毒剂、生态制剂的应用及病害防治简单谈几点看法:3.1消毒剂海参养殖中消毒剂主要用作水质处理,消毒。海参生长正常,状态良好,通常按合适剂量投洒有益。但海参发病时单纯用消毒剂却不能有效治疗,特别是含氯成分的消毒剂尽量不要使用。3.2生态制剂生态制剂在海参养殖中,主要用于改善净化水质,降解水中氨氮含量、硫化氢等有害毒素,并释放多种有益微量元素,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繁殖,增强海参的免疫力,但海参养殖专用的生物制剂还有待研究开发,如何使用还需探讨,使用的剂量、间隔时间还需进一步试验,海参发病时慎用或者不用。3.3病害防治海参养殖病害防治,主要以防为主。河南正大药业研制的海参专用中药饲料添加剂能很好的预防海参病害发生同时并能改善海参品质。购苗时也可在放水前半小时投药2~3ml/m3水,强化药浴,可增加参苗的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