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城市化(城镇化)城市化一词的四个含义2、标志1911年用地1911年人口3、意义二、城市化动力机制1、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产业三、世界城市化进程几千年前时间年份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英国是世界城市化发展最早的国家城市城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城市化特点逆城市化现象时间: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发生空间: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含义:与城市化过程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表现: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数量增多。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改善发展中国家的城乡移民世界城市化的几种模式2004、10、15一、同步城市化三、虚假城市化又称过度城市化、超前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城市化的速度大大超过工业化的速度,城市化主要是依靠传统的第三产业来推动,甚至是无工业化的城市化,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少数大中城市,城市人口过度增长,城市建设的步伐赶不上人口城市化速度,城市不能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和必要的生活条件,农村人口迁移之后没有实现相应的职业转换,造成严重的“城市病”。虚假城市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二元经济结构下形成的农村推力和城市拉力的不平衡(主要是推力作用大于拉力作用),而政府又没有采取必要的宏观调控措施。相当数量的发展中国家基本上是这种城市化模式。如墨西哥的工业化化与经济发展水平远远不如发达国家,但1993年其城市化水平已74%,明显高于同期瑞士的60%、奥地利的55%、芬兰的62%和意大利的67%。南美洲国家“虚假城市化”的状况最为突出。四、滞后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滞后的原因主要是政府为了避免城乡对立和“城市病”的发生,采取种种措施来限制城市化的发展,结果不仅使城市的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得不到很好的发挥,而且还引发了诸如工业乡土化、农业副业化,离农人口“两栖化”和城镇发展无序化等“农村病”现象。这是一种违背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规律的城市化模式。滞后城市化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城市化就是这种城市化的突出代表。198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为42.2%,发达国家为70.2%,发展中国家为29.2%,而中国城市化水平仅为19.4%。从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看,我国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与第三产业呈低水平上的相适应。1996年我国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指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之比仅为0.69,远低于该比值1.4—2.5的合理范围。这一方面说明了我国城市化的滞后,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国工业化过度地孤军深入。郊区化与逆城市化四、中国的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21世纪中国的城市化趋势与经营城市战略1.有关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有:()A.其含义只是指人口向城市集聚的过程B.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与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无关联性C.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文化教育水平不断缩小D.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差距加大3.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城市化的特点是()A.世界城市化的速度、规模、范围都达空前的程度B.中小城市发展快,大城市发展慢C.由于城市人口不断集中,城市用地规模不断缩小D.城市化开始加速发展,城市人口的比重达到13.3%5.二次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发展速度超过了同时期的发达国家B.发展速度比发达国家以往的最高速度还快C.城市人口的比重还不足发达国家的一半D.大城市发展慢,中小城市发展迅速年代水平、起步时间、速度起步时间城市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