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医学基础第一篇绪论医学科学: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防治疾病的科学体系,属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综合学科,在我国有两种医学体系:即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两个体系中医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保健的一门综合学科现代医学是以欧洲文化为中心所建立起来的西方医学相对于中医学而言第一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3.《伤寒杂病论》---成书于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著。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纲领。4.《神农本草经》---成书于战国时代,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著。载药365种。第三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3.宋代医家陈无择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对病因学说作出了贡献。4.金元“四大家”---寒凉派刘完素、攻下派张从正、补土派李东垣、养阴派朱震亨,从不同角度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5.明代-温补学派,提出“命门学说”---丰富中医藏象理论内容6.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纠正古籍人体解剖方面的错误,发展了淤血致病理论。二、临床医学3.宋代医家陈自明著《妇人大全良方》,对妇产科有显著的发展。4.宋代医家钱乙著《小儿药证直诀》,对儿科有显著的发展。5.明代医家陈实功著《外科正宗》,对外科有显著的发展。6.明清温病学家创立温病学派,对传染病(温病)的发展有显著的贡献。三、药物学四、方剂学3.宋代医著《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对方剂学也有较大发展。4.明清时期,方剂学从制方到方论,从分类到方歌都有很大的发展。代表作有:《普济方》、《医方考》、《新方八阵》、《医方集解》、《汤头歌诀》、《古今名医方论》等。5.新中国成立后,方剂学的发展更加迅猛,代表作有:《方剂大辞典》等。五、针灸学六、护理学七、康复学五禽戏第四节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2.人与自然是统一的整体生理的影响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诊治的影响随四季、昼夜、地域的不通而变化3.人和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社会环境与疾病防治的关系辩证论治辩证论治辨证: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合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是前提、依据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是手段、方法辨证与辨病辨证是对症候的辨析确定症候、确定治法以治疗疾病。辨病是对疾病的辨析确定疾病辨证是主流、辨病是补充,两者同时存在病治异同:同病异治:同一疾病,不同阶段,不同治疗方法异病同治:不同疾病,出现相同病机及证,治疗方法相同。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第一节气一元论气一元论基本内容三、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气是本原万物之间冲斥着无形之气,可渗出入有形之体,与有形之体的气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换,故为相互联系的中介性物质。第二节阴阳学说1.阴阳的概念阴阳归类举例2.阴阳属性的特征3、阴阳的相互关系(1)阴阳的对立制约(2)阴阳的互根互用(3)阴阳的消长平衡(4)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互藏示意图第三节五行学说木曰曲直:枝干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引申: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火曰炎上:火具有温热、上炎之性。引申:温热,升腾。土爰稼穑:土有播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引申:生化、乘载、收纳。金曰从革:金具有变革,发声,肃降的特性。引申:收敛、沉降、肃杀。水曰润下: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引申:阴柔、滋养、寒冷。(三)五行之间的关系(1)五行相生(2)五行相克(3)五行相乘(克之太过)(4)五行相侮(反克为侮)五行相生相克3.《伤寒杂病论》---成书于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著。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纲领。4.《神农本草经》---成书于战国时代,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著。载药365种。第四节中医学的基本特点辩证论治辩证论治辨证: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合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是前提、依据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是手段、方法气一元论基本内容第二节阴阳学说(2)阴阳的互根互用(4)阴阳的相互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