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巢湖市2011年中小学教研论文评选推荐表题目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姓名孙长华性别女出生年月1970.10作者单位巢湖市灯塔小学单位电话2383800通讯地址巢湖市灯塔小学邮编238000E-mailHYPERLINK"mailto:827153130@qq.com"827153130@qq.com移动电话13385652851字数4244县(区)推荐序号内容摘要(200字以内)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要灵活机动,选择适当教学方法;要培养学生各种习惯和能力,提高参与自觉性。我们每位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以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和高效。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县(区)教研室推荐意见单位(公章)年月日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新课程呼唤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广大教师在思想上对如何改善教与学的方法,如何科学评价学生,如何处理师生关系等问题的理解有了质的飞跃。而这样的新课程理念也的确影响着自己的教学实践。因此,在课堂上我更多地看到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生和谐互动等动人的画面,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然而,在欣喜之余,也存在着一些困惑:当前的许多课看上去很活泼,很生动,教学气氛异常活跃,但课堂表面繁荣的背后往往是实质深处的萧条,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透射出放任与浮躁。我越来越认识到在课程改革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比如,教学中刻意追求形式,《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要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于是不管是否合适,我们的数学课堂总习惯于安排一到几次小组合作学习;不管是否需要,我们总想方设法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不管是否合理,我们总要在课尾挖空心思想一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唯恐没有这些环节,我们的课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这样的理解,导致我们在预设教案时,更注重形式而忽略了课堂本身需要达成的三维目标。反思这些现象,引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二、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育科学化运动,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什么样的教学是高效、低效或是无效的。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只能算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从教师的角度来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师“有效的教”,并克服“无效的教”。“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教。直接促进是立竿见影的,间接促进是着眼于长远的。相对而言,前者短效,后者长效,这两种效果要同时兼顾。“无效的教”指的是阻碍学生“学”的“教”,它也有两种表现:一是显性的,教师不得要领、冷漠无情、枯燥乏味地教,使学生失去“学”的兴趣和热情;二是隐性的,教师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自己通过阅读便能看懂的课本知识,这种教剥夺了学生独立学习的机会,从而阻碍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三、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追求。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自己的猜想,再经过自己的验证,使学生不断产生探究的欲望,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的激情得到释放,身心得到发展,使他们乐学、会学、学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基于这样的理念与思考,在教学中,我们应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多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多创设符合儿童特点的学习情景,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努力构建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灵气的有活力的有效课堂,使学生学并快乐着!在实践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力争使自己课堂教学更加有效。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学数学。教育心理学指出,兴趣对于人的学习、工作等一切活动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它可以成为学习与工作的巨大动力,又可激发一个人的创造性才能。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