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第二学期信息技术教学计划.doc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1-2012第二学期信息技术教学计划.doc

2011-2012第二学期信息技术教学计划.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信息技术是一门讲究操作性和实践性的课程,所以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达到手脑并用,同步发展。学生先从培养兴趣爱好入手,只有对信息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落实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完成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任务,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特制定如下计划:一、学生基本情况本学期,我要上初一、初二、初三三个年级信息技术课教学,共11个班。90%以上的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课很感兴趣。经过以前的信息技术学习,对电脑有一定的认识,能够进行简单的开机关机,及其使用一些简单的应用程序。但对学习信息技术只是等同的认为是学习计算机。在学习上处于一种玩电脑的状态。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每周只有一节课,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上机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有大部分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练习,课后就没有巩固的机会,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易生疏。二、教学目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所确定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难点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使之由“学会”变为“会学”,并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方面课前做好充分的备课和上机操作的准备。要上好一节信息课,如果没有充分的备课,那么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所以,必须要充分备课,写好教学过程。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生,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教法和重难点的突破。因此我在备课时经常上网收集一些与课堂知识有关又能运用到生活的列子,这样能丰富学生的见闻,充实他们的生活经验,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最终在学的方面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还必须要做好每一节课的课前准备,做好硬件、软件的调试。只有做好了以上的工作,上课时才会得心应手。教学中以“任务”为驱动,以实例为先导,以培养学生的处理信息能力为主线,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所以,在讲课过程中,除了讲解理论理论知识外,还要利用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选择一些合适的时间让学生欣赏一些最新的高科技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培养他们学习高科技信息的兴趣。四、教育方面目前,青少年沉迷网络和电脑游戏,而影响学业甚至出现违法乱纪的行为已屡见不鲜,主要原因是没有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在为这些孩子扼腕叹息的同时,身为教育者的我们应该深思:如何端正学生对互联网的认识,分辨网络信息的真善美丑,引导学生真正地认识网络的使用价值并合理使用,树立良好的信息素养。在信息教学中合理地贯穿德育教育已是信息技术教师的重要任务。因此,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也要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贯彻思想道德教育,做到努力钻研业务、切实提高自身修养,既要传授知识、技能,还要关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要针对学生年龄特点、结合课程特点,挖掘德育教育素材,整合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等道德教育在当前信息技术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有效渗透。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们更应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断的去探索、去研究,才能使我们的课上的更精彩、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