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项急救技术基本操作.doc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八项急救技术基本操作.doc

八项急救技术基本操作.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八项急救技术基本操作徒手心肺复苏术jsGepi9徒手心肺复苏是心肺复苏中的初始急救技术,主要对任何原因所致的心搏骤停和呼吸停止的急症病人加以施救。该技术主要包括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V}kZowWD操作程序:.pOTIRbA1、判断病人意识:轻摇病人肩部并大声呼唤病人。_0<EbJ8Z2、呼救。,$96bF"#3、掐人中穴5秒。z\8Kz]n~4、使病人仰卧,身体无扭曲。PSQ5/l?\>5、操作者跪在病人一侧肩颈旁,解开病人领扣、领带及腰带(女病人要解开胸罩)。gG^K\+S6、开放气道。/gKX%`ZF/r(1)清除口腔及口咽部分泌物或异物,有义齿者取下。IgOo2N"^l(2)畅通气道。39QAj&操作者一手抬起病人颈部,另一手小鱼际压病人前额,使其头后仰,颈部抬起。q]Cmaf((3)判断呼吸是否存在:一听、二看、三感觉,用耳贴近病人口鼻,判定有无气流通过的声音;用眼观察病人胸部有无起伏;用面部感觉病人呼吸道有无气体逸出。m]$!wp7、在畅通呼吸道、判断病人呼吸停止后,应给病人实施人工呼吸。:U>o;口对口人工呼吸:保持病人张口,气道畅通,用压额之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病人鼻孔:深吸一口气,屏气,双唇包绕病人口部形成一个封闭腔,用力吹气,使胸廓扩张:吹毕,松开捏鼻孔的手。抢救者头稍抬起,侧转换气并观察胸部复原情况。UHYnl]8、吹气两次,观察病人胸部起伏。T,,,+gPx9、判断心跳是否停止,触摸病人颈动脉有无搏动,用食指、中指指腹先触摸气管正中,男性先触及喉结,然后向下滑动2-3厘米。DDT)l+:XP10、判断病人心跳停止后,应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d([NU;(1)按压部位:胸骨中、下三分之一交界处,可用食指和中指触及肋下缘,向上滑动到剑突,再向上移动两横指。}^;Tt-*k(2)按压手法:抢救者站或跪于病人一侧,左手掌跟部置于病人按压部位,右手掌压在左手背上,双肘关节伸直,借助身体重量垂直向下用力按压。?A/+DRQ((3)按压深度:成人胸骨下陷3-4厘米;5-13岁3厘米;婴幼儿2厘米。8C2s-%:(4)按压频率:80-100次每分,按压与放松时间之比为1:2,与人工呼吸同时进行。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之比为2:15。vcnUb$%11、注意观察心肺复苏是否有效。30分钟后如果无效就放弃抢救。LoQm&3/s('<ms复苏有效指标:能触摸大动脉波动;瞳孔由大变小;面色、口唇由紫绀转为红润:有眼球活动或睫毛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出现。~*9vnZ@鼻导管氧气吸入操作规程sTG+cE1.洗手,戴口罩.iLmU|jdE2.携物品至床旁,向患者解释以取得合作.!-.-!hBN3.用手电筒观察患者鼻腔,用棉签沾冷开水清洗鼻孔.<;=Y4$y[4.操作者右手持镊子夹住鼻导管前端,左手用纱布夹托鼻导管,测量鼻尖到耳垂的2/3长度(8—10cm),用胶布定位作标记,将鼻导管前端用冷水湿润后,自鼻孔向上后方向轻轻插入至患者鼻咽部.@0-B&w5.如无呛咳现象,即用胶布将鼻导管固定于上唇或鼻翼两侧及面颊部.J$e.$ah;6.调节氧流量:轻度缺氧者一般1-2升/分.中度缺氧者2-4升/分,严重缺氧者4-6升/分,婴幼儿0.5-1升/分./#:RYM'Tu7.连接鼻导管,用别针将输氧管固定于枕上,纪录给氧时间及流量,操作者签名.fykN\b8.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b,Z&P|9.观察病情及输氧效果.lm使用事项;*Rajq1、防火、防油、防热、防震。DGd&x^C2、用前检查湿化瓶与氧气表连接是否正确,氧气表开关是否漏气。9d{W/t?NH3、使用前先播开导管,调好流量表后再与输氧管连接。WHNb.>4、停用或加大流量时,先分离导管开关或调节流量表。VBH[aIW5、切勿用尽筒内氧气,压力降到5公斤/平方厘米停用。Ro<!n>H6、吸氧浓度%=21+4×氧气流量。吸引器吸痰法xlwsZm{V1.洗手,戴口罩。I"!gzI`Sd2.备好物品,携至床旁,向病员作好解释。4z*_,@OA3.助病员头偏向一侧,放毛巾于下颌部,检查口腔、鼻腔、选择吸痰部位。e`~q;?:4.连接鼻导管,检查是否通畅。^=W&p%Y(!5.操作者右手持血管钳夹住鼻导管前端自患者鼻孔或口腔插入咽喉部或气管。c|.:J]6.打开开关,将导管缓缓抽出,并左右旋转位置,吸出痰液,注意动作轻柔,每次持续时间不超过10-15秒,吸出的痰液或分泌物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保持导管通畅。:5*<QJuI#A7.检查是否吸尽,有无损伤粘膜,擦净病人面部分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