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课程--(新课标)高考数学尖子生拔高课程(文) 课后练习 第9、10讲 圆锥曲线解题规律(上、下).doc
上传人:努力****星驰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考总复习课程--(新课标)高考数学尖子生拔高课程(文) 课后练习 第9、10讲 圆锥曲线解题规律(上、下).doc

高考总复习课程--(新课标)高考数学尖子生拔高课程(文)课后练习第9、10讲圆锥曲线解题规律(上、下).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9讲圆锥曲线解题规律(上)题一:如图A、B是抛物线y2=2px(p>0)上的两点,满足OA⊥OB(O为坐标原点)求证:⑴A、B两点的横坐标之积,纵坐标之积分别为定值。⑵直线AB经过一个定点。题二:如图,M是抛物线上y2=x上的一点,动弦ME、MF分别交x轴于A、B两点,且MA=MB.(1)若M为定点,证明:直线EF的斜率为定值;(2)若M为动点,且∠EMF=90°,求△EMF的重心G的轨迹OABEFM题三:如图所示,抛物线关于x轴对称,它的顶点在坐标原点,点P(1,2),A(x1,y1),B(x2,y2)均在抛物线上.(1)写出该抛物线的方程及其准线方程;(2)当PA与PB的斜率存在且倾斜角互补时,求y1+y2的值及直线AB的斜率.题四:已知是椭圆的顶点(如图),直线与椭圆交于异于顶点的两点,且.若椭圆的离心率是,且.(1)求此椭圆的方程;(2)设直线和直线的倾斜角分别为.试判断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此定值;若不是,说明理由.题五:已知曲线上任意一点P到两个定点F1(-,0)和F2(,0)的距离之和为4.(1)求曲线的方程;(2)设过(0,-2)的直线与曲线交于C、D两点,且为坐标原点),求直线的方程.题六:已知点A(-1,0),B(1,-1)和抛物线.,O为坐标原点,过点A的动直线l交抛物线C于M、P,直线MB交抛物线C于另一点Q,如图.(I)证明:为定值;(II)若△POM的面积为,求向量与的夹角;(Ⅲ)证明直线PQ恒过一个定点.第10讲圆锥曲线解题规律(下)题一:已知抛物线C:的一点,与其焦点的距离为4.(1)求的值;(2)设动直线与抛物线C相交于A、B两点,且这两点位于直线的两侧.问在直线上是否存在与b的取值无关的定点M,使得若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题二:椭圆与过点的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且椭圆的离心率.(Ⅰ)求椭圆方程;(Ⅱ)设分别为椭圆的左、右焦点,为线段的中点,求证:。题三:已知椭圆两焦点、在轴上,短轴长为,离心率为,是椭圆在第一象限弧上一点,且,过P作关于直线F1P对称的两条直线PA、PB分别交椭圆于A、B两点。(1)求P点坐标;(2)求证直线AB的斜率为定值题四:设椭圆过点,且焦点为(Ⅰ)求椭圆的方程;(Ⅱ)当过点的动直线与椭圆相交与两不同点时,在线段上取点,满足,证明:点总在某定直线上题五:已知抛物线y2=4x,过点(0,-2)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B两点,O为坐标原点.(1)若eq\o(OA,\s\up6(→))·eq\o(OB,\s\up6(→))=4,求直线AB的方程.(2)若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x轴于点(n,0),求n的取值范围.题六:△ABC为直角三角形,∠C=90°,若轴上,且,点C在x轴上移动.(Ⅰ)求点B的轨迹E的方程;(Ⅱ)过点的直线l与曲线E交于P、Q两点,设N(0,a)(a<0),的夹角为,若恒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第9讲圆锥曲线解题规律(上)题一:证明:题二:详解:(1)设M(y,y0),直线ME的斜率为k(l>0)则直线MF的斜率为-k,方程为∴由,消解得将k换成-k,可得F点坐标∴(定值)所以直线EF的斜率为定值(2)直线ME的方程为由得同理可得设重心G(x,y),则有消去参数得题三:y2=4x,准线方程是x=-1.详解:根据两直线倾角互补,kPA=-kPB,利用斜率公式求解.(1)由已知条件,可设抛物线的方程为y2=2px.∵点P(1,2)在抛物线上,∴22=2p·1,得p=2.故所求抛物线的方程是y2=4x,准线方程是x=-1.(2)设直线PA的斜率为kPA,直线PB的斜率为kPB.则kPA=eq\f(y1-2,x1-1)(x1≠1),kPB=eq\f(y2-2,x2-1)(x2≠1).∵PA与PB的斜率存在且倾角互补,∴kPA=-kPB.∴eq\f(y1-2,\f(1,4)y\o\al(2,1)-1)=-eq\f(y2-2,\f(1,4)y\o\al(2,2)-1).由(1)-(2)得直线AB的斜率(利用点差法可推得k)题四:详解:(1)由已知可得,所以椭圆方程为.(2)是定值.理由如下:由(1),A2(2,0),B(0,1),且//A2B,所以直线的斜率.设直线的方程为,,即,且..又因为,=.又是定值.题五:;的方程是或.详解:(1)根据椭圆的定义,可知动点的轨迹为椭圆,其中,,则.所以动点M的轨迹方程为.(2)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不满足题意.当直线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的方程为,设,,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