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与高考广东信宜中学罗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发表后,很多一线的老师纷纷议论不休。新课标下的实验教材颠覆了传统教材模式,新增了统计、算法等部分内容,很多教师心里都打起了个鼓:这新课标下怎么教?高考怎么考啊?2009年广东高考数学命题指导思想:坚持“有助于高校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有助于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适当体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能力立意,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发挥数学作为主要基础学科的作用,考察考生对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以及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从这个命题思想我们可以看到,高考的考试也是以《课标》为命题前提,考试内容离不开《课标》的指导。在2008年的山东省高考试题中,新课程中新增加的内容所占的比例也有所提高,考查了茎叶图、标准差、三视图、程序框图等,体现了对新课程改革的重视,也明确了高考支持新课程改革的命题原则。所以我认为,在新课标下,我们教学应当立足于《课标》,认真掌握新课标对各个内容教学要求,认真贯彻新课标理念,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将新课标的要求与理念落实到位,高考成功就是水到渠成了。首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掌握《课标》的教学要求。《课标》是由教育部制订的纲要性文件,从课程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内容标准、实施建议(教学、评价、教材编写)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它是教材编写、教学组织、考试评价的重要依据。因此,研读《课标》对指导我们的教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到底把握到一个什么程度?我们认为应当以课程标准为准绳.。在《课标》中,对知识点的要求分为四个层次,即“了解”、“理解”、“掌握”、“能(会)”.。“了解”是知道这些知识就足够了,而“理解”是指用概念作出判断,“能(会)”则是用知识解决问题.。教学内容的把握,体现在我们教学目标的定位,是检验课堂教学任务完成的尺度。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当注意《课标》提出的能力要求指导我们的教学,不必要补充过多的超出《课标》的内容。例如,在反函数的教学中,《课标》只要求了解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是互为反函数的关系,这在高考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例如2009年广东高考数学第4题.:若函数是函数的反函数,且,则A.B.C.D.2【解析】函数的反函数是,又,即,所以,,故,选A.所以对反函数的延伸,我们不必要讲太多。又如在必修①中,教辅资料上所有涉及不等式超纲的题都删掉;在必修③古典概型的教学中,不补充排列组合的计算,而只是简单的讲解一些利用乘法原理或加法原理解答的实例,但不上升到计数原理;在选修系列中讲授椭圆与双曲线时,所有关于准线的题(课标不作要求)也坚决不涉及。教学内容的把握,体现在我们教学目标的定位,是检验课堂教学任务完成的尺度.然而,四个层次的区分并不是十分容易,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分析。作为一名课改前线的教师,必须认真研究《课标》,明确《课标》要求,提高教材把握的能力,明确哪些是重点,核心内容必须心中有数,不搞题海战术,少拔高教学要求,让学生在合理的认知水平上学到知识、用好知识。二.根据《课标》,活用教材,教学上重点突出如下课改理念的贯彻:(1)问题意识.。精心设计问题,调动学生思考,启迪学生智力.。培养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中学数学的课程目标之一.。在课标教材中,通过“观察”、“思考”、“问题”、“探究”栏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探索,逐步形成各项能力.。在教材处理上,我们不应当再念念不忘大纲教材在知识体系上的优势,嫌弃课标教材形式上的五花八门,积极落实课标教材各栏目的教学,推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新教材中各个栏目的设计,都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提高。例如探究型题目能够使学生敢于思考未知的问题,敢于否定已有的结论。以开放的内容、过程、空间为特征的探究题,为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对比那种只有惟一条件、惟一正确答案、惟一解题方法的封闭型题相比,无疑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研究动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品质,有利于开拓其学习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2009年的广东高考中也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的这一能力:(2009年广东高考文科数学第19题):已知椭圆G的中心在坐标原点,长轴在轴上,离心率为,两个焦点分别为和,椭圆G上一点到和的距离之和为12.圆:的圆心为点.(1)求椭圆G的方程(2)求的面积(3)问是否存在圆包围椭圆G?请说明理由.这充分体现了高考的命题意图与《课标》要求的一致性。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应认真阅读《课标》与教材,认真贯彻新课标理念,活用教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2)应用意识.。数学应用十分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