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3 石油及油品的物理性质.ppt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106 大小:5.4M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G03 石油及油品的物理性质.ppt

G03石油及油品的物理性质.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9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三章石油及油品的物理性质意义:1、油品质量的评定标准;2、加工过程的控制参数;3、工艺设计的依据。是在某一温度下一种物质的液相与其上方的气相呈平衡状态时的压力,也称饱和蒸汽压。蒸汽压反映了油品蒸发和汽化的能力,是油品重要的物性数据和质量指标。1、纯烃的蒸汽压1)取决于烃的本性,同一族烃类,同一温度下,分子量较大的烃类蒸汽压较小。2)对一种纯烃而言,其蒸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烃类混合物及石油馏分的蒸汽压1)体系压力不高,对于组分简单的烃类混合物:2)烃类混合物,一定温度下,只有其气相、液相或整体组成一定,其蒸汽压才是定值。3)石油馏分,由于组成难以确定,不能用上式计算4)对于沸程窄的馏分,可通过K和平均沸点求定。1、纯物质沸点对于液态纯物质,其饱和蒸汽压等于外压时的温度,称为该液体在该外压下的沸点。2、混合物的沸程当液体为混合物时,在一定外压下其沸腾温度并不是恒定的,随着气化过程中液相里较重组分的不断富集,其沸点会逐渐升高;对于石油馏分这类组成复杂的混合物,一般常用沸点范围来表征其蒸发和气化性能,沸点范围又称沸程(馏程)。石油馏分的馏程是生产控制和工艺计算的重要数据;条件性试验,蒸馏设备不同,测定结果不同;常用ASTM蒸馏(AmericanSocietyforTestingMaterials,美国材料试验学会)或恩氏(Engler)蒸馏,GB6536-86。初馏点:馏出第一滴冷凝液时气相温度称为初馏点;10%馏出温度:馏出液达10ml时的气相温度;20%~90%馏出温度;干点(终馏点):当气相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后,它就不再上升,反而回落,这个最高的气相温度称为干点或终馏点;恩式蒸馏曲线:以气相馏出温度为纵坐标,馏出体积百分数为横坐标;10%~90%一段近似为直线,可计算恩式蒸馏曲线斜率:该斜率表示油品馏程的宽窄,斜率越大,馏程越宽;蒸馏时液相温度要低于350℃,以免油品分解;较重的馏分需在减压下蒸馏,然后换算到常压下;恩式蒸馏属渐次汽化,无精馏作用,馏出物仍是混合物;恩式馏程能粗略轻重组分相对含量,是严格的条件试验。为简化起见,常用平均沸点表征其气化性能。立方平均沸点(K)实分子平均沸点(℃)中平均沸点(℃)只有tv可由馏程直接测定,其它由tv与s查图求定;可根据经验关联式换算;上述五种平均沸点使用时要注明;沸程<30℃,可以近似认为相等。计算公式可参见教科书P58。1、几个定义密度:物质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g/cm3,kg/m3,要注明温度。标准密度:20℃的密度。相对密度:与规定温度下水的密度之比,如:一、密度和相对密度烃类原油及其馏分的相对密度的一般范围不同原油各馏分的相对密度密度计法,GB1884-83比重瓶法,GB2540-81§3.2密度、相对密度、特性因数和平均分子量1、纯烃的特性因数富含烷烃的馏分:K=12.5~13.0富含芳烃的馏分:K=10.0~11.0是表征油品化学组成的重要参数;可用来关联油品的其它物理性质;二次加工产物,含大量的烯烃、二烯烃和芳烃,K不能用来反映其化学属性.正构烷烃的相关指数最小,基本为0;芳香烃的相关指数最大,如苯为100;环烷烃的相关指数居中,如环己烷为52;BMCI越大,芳香性越强;BMCI越小,石蜡性越强。广泛用于表征乙烯原料的化学组成。烷烃的VGC最小,芳香烃的VGC最大。各原油实沸点蒸馏窄馏分的特性参数范围由于石油及其产品都是复杂的混合物,而所含化合物的分子量是各不相同的,范围很宽,所以只能用平均分子量来加以表征。3、数均分子量的测定方法几种原油馏分的相对分子量分布石油各馏分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粘度是用来表示流体运动时分子间摩擦阻力大小的指标!2、运动粘度()石油产品的质量标准中常用3、条件粘度这几种粘度之间的近似数值关系为:用来测定牛顿体系的运动粘度,GB625——测量非牛顿流体的粘度或流变性。对于同一系列烃类,化合物分子量越大,粘度越大;分子量相近时,环状分子的粘度大于链状分子,环数越多,粘度越大;有“环状结构是粘度载体”的说法;分子中环数相同,侧链越长,则其粘度越大。H油:粘温性质良好的宾夕法尼亚原油,所有窄馏分的粘度指数人为地规定为100;L油:粘温性质不好的得克萨斯海湾沿岸原油,所有窄馏分的粘度指数人为地规定为0;VI:0~100时:通常指50℃下的运动粘度与其100℃下运动粘度之比,即50℃/100℃T-绝对温度,Ka,b,m-经验常数正构烷烃粘温性质最好,分支程度越大,粘温性质越差;环状烃(环烷烃、芳香烃)比链烃差,环数越多,粘温性质越差;环数相同时,侧链越长,粘温性质越好。沸程升高,粘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