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力大学2010届毕业研究生就业去向.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15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华北电力大学2010届毕业研究生就业去向.doc

华北电力大学2010届毕业研究生就业去向.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华北电力大学2010届毕业研究生就业去向研究生就业办公室﹒北京二○一〇年十月2主编:郝英杰赵冬梅李林编委:周华李杰王召旭杨天明李笑霏魏笑然吴迪张煜蔡明明杨璐卞青胡亚军白云霄3引言在学校领导的指导和关怀下,在全校各院系、各部门的紧密配合下,2010年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圆满结束。2010届毕业研究生共905人,就业率98.45%。其中,考取博士研究生、出国留学深造有35人。在2010届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中,研究生院(筹)、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和各院系坚持以教育客观规律为出发点,完善全过程、全员化就业体系。通过研究生工作例会、座谈会、就业动态调研、社会实践、素质拓展、理论研究等方式,各院系全面建立健全专业化、全程化职业指导体系;针对优秀党员、学生骨干、家庭经济困难以及意向去西部、城乡基层、自主创业的重点人群开展重点指导与帮扶,提供个性化服务;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班主任和辅导员三支力量,尽量帮助学生解决学业、职业规划中遇到的问题。全校形成了“领导高度重视、院系密切配合、导师积极参与”的良好就业工作局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坚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依托,搭建学生多层次就业新平台。党委研工部通过就业形势教育中引导学生将实现个人理想与奉献祖国建设相结合,推出“校友沙龙”、“2010届优秀毕业研究生经验介绍会”、“研究生创业大赛”等活动,邀请优秀校友和校内外专家作专题讲座,帮助树立科学、持续、协调发展的长效就业观。2010年,党委研工部通过举行研究生专场招聘会、企业宣讲会、招聘会等多种形式累计提供就业、实习岗位1600余个。坚持以研究生工作站建设为载体,突出我校校企合作共建优势,搭建研究生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我校依托研究生工作站和研究生培养协作单位,建立30家研究生实践基地,开展云南电网、河南许继电气公司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使更多研究生有机会深入企业和现场,提高研究生交流、合作以及竞争能力,学生就业层次日趋提高,就业去向日渐理性,不断提升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质量和水平。2010届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已经结束,2011届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也已拉开序幕。相信在学校领导、各院系、各部门指导和配合下,我校2011届毕业研究生将会以更好的精神面貌,更高的专业素质,走向新的工作岗位,预祝2011届研究生毕业生就业工作圆满成功!研究生就业办公室2010年10月45目录第一部分2010届毕业研究生就业情况统计...................................................................................................1第二部分2010届毕业博士生就业去向统计...................................................................................................4第三部分2010届毕业硕士生就业去向统计...................................................................................................7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7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14经济与管理学院........................................................................................................................................18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