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正中关系:下颌相对颅骨在特定垂直关系上建立的水平关系,此时,下颌相对头部来说是居中(不左右偏),后退(不向前伸)位,髁状突在关节凹中处于后位,肌肉韧带自然休息状态。非正中关系:指下颌偏离了正中关系位,包括前伸、侧向和其它非典型的颌关系。在正中关系位上根据垂直关系不同又分为:1、正中颌位:下颌在正中关系位时,上下牙咬合起来,尖窝交错,达到最大接触面积,这时的位置靠咬合关系维持。垂直距离:正中颌位时鼻底到额底的距离。颌间距离:无牙颌上下牙槽嵴之间的距离,随垂直距离不同而变化。2、息止颌位:下颌处于休息状态,上下牙未接触,肌肉无主动收缩,此时上下牙列间存在一个由前向后逐渐变小的间隙,为息止颌间隙2-3mm,此时下颌位置是由咀嚼肌张力的平衡维持的。正中颌位是由天然牙牙尖交错而确定的,而在此基础上从鼻底到额底的距离-垂直距离。当牙列缺失时,下颌失去了牙列和牙尖锁结,如何确定患者的正中颌位和垂直距离。(一)垂直颌位关系正中颌位时的垂直距离正中颌位时→鼻底-颏底距离→咬合垂直距离(由牙列维持)息止颌位时→鼻底-颏底距离→休息位垂直距离(由肌张力维持)息止颌间隙高度=休息位垂直距离-咬合垂直距离当牙列缺失时,找不到正中颌位,但息止颌位存在,休息位垂直距离可测得。1、确定垂直距离的方法(1)息位止颌位垂直距离-息止颌间隙=垂直距离(2)、参照面部比例法:垂直距离=瞳孔至口裂距离面中1/3=面下1/3(3)、面部外形观察法:上下唇自然闭合,口裂平直,口角不下垂,鼻唇沟深度适宜,面下1/3比例协调(4)、拔牙前记录:病历记录,带米度尺的正侧位照片(5)、旧义齿:磨耗时可适当增加垂直距离2,垂直距离恢复不正确的表现(1)过高:面下1/3高度↑:上下唇不能自然闭合:颏唇沟变浅颏肌收缩肌张力↑无息止颌间隙/过小:肌肉紧张,面部酸胀牙嵴受压,吸收(得不到休息)说话时有撞击音易脱位(2)过小面下1/3↓:面容衰老:颏唇沟,鼻唇沟深口角下垂,唇红变窄息止颌间隙大:咀嚼效力低(二)水平颌位关系应将全口义齿的颌关系建立在肌力闭合道终点,此点在正中关系位前方1mm。1,哥特式弓描记法、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上颌:描记针下颌:描记板反复下颌运动:前伸,侧方扇性轨迹的顶点为正中关系位2,直接咬合法:(1)卷舌后舔法:基托后缘粘小蜡球,口张小,用舌尖舔蜡球时,慢慢咬合(2)吞咽咬合法:作吞咽动作时,同时咬合(3)后牙咬合法:前牙区不放蜡堤,仅在后牙区放置蜡提,病人能意识到用后牙咬合而不致前伸。(4),肌监控仪法(三)操作步骤1、上颌托制作颌托:基托:暂,恒,起固位作用颌堤:代替缺失牙列的位置暂基托:蜡制,易变形┌选高熔点蜡片└双层,加增力丝恒基托:自凝塑胶,固位好,不易变形排牙不便,二次热处理变形用于牙嵴低平者①基托制作:蜡基托┌涂分离剂└双层蜡片烤软边缘光滑恒基托┌填倒凹(蜡)└自凝胶成形,固化磨光②颌堤制作2/3张蜡片,烤软折成0.7-0.8宽蜡条,蜡软而不流,成形后蜡条柔软粘在基托上,放入口中就位用颌平面板按压颌堤,形成颌平面,修整上颌堤要求┌颌平面平分颌间距离│唇缘下显露2mm│前部与瞳孔连线平行│后部与耳屏鼻翼连线平行│前部宽6mm,后部10mm,│后端成45斜坡└唇颊侧有一定丰满度2、下颌托制作确定下颌堤高度和位置:记录垂直距离和正中关系(颌位关系)的过程(1)确定下颌托高度,同时取得正中关系记录*测定垂直距离患者端坐,头直立(前倾后仰,息止颌间隙大小不同)颌面部肌肉放松,下颌处于息止颌位。测量休息位垂直距离,并在颏底作标记点,休息位垂直距离-2-3mm=垂直距离,假设为66mm。上颌基托后缘粘小蜡球,嘱患者口张小,练习用舌尖舔蜡球时,慢慢咬合。同法作好下颌托,趁蜡堤尚软时戴入口内,嘱患者作吞咽动作或卷舌后舔,同时缓缓咬合,术者用尺同时测量垂直距离,当患者缓缓咬合,垂直距离由大变小,到达预订数值时即令停止,冲凉后取出修整,再戴入反复咬合校正,确认后固定上下颌堤,整体取出,在取出之前划好标志线。3,核对颌位记录(1)垂直距离:发m音检查下颌息止颌位,发s音检查息止颌间隙(2)正中关系:外耳道髁突后撞力。两侧颞肌收缩力。(3)牙合平面:两侧等高,低于舌侧缘,与磨牙后垫1/2处等高4,颌托唇面标志线1、中线:参照整个面部确定中线,划在颌堤前部唇面,上中切牙交界的标志线。2、口角线:上下唇轻轻闭合时,口角的位置,垂直于颌平面3、唇高线,唇低线:微笑时上下唇唇缘形成的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