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第一节牙列(二)按照牙列形态特征分型方圆型:四切牙切缘连线略直,弓形从尖牙的远中开始弯曲。尖圆型:自上颌侧切牙即明显(míngxiǎn)弯曲向后,牙列前牙段向前突出非常明显(míngxiǎn)。椭圆型:自上颌侧切牙远中开始向后弯曲,使得前牙段较圆突。(三)按照牙列中牙的排列情况(qíngkuàng)分型正常牙列:异常牙列:1)牙数异常,如过多过少;2)排列异常,如稀疏,拥挤,弓外牙,转位牙或高位牙、低位牙等。二、牙列的大小(一)牙列长度与宽度恒牙长宽正相关,上颌牙宽55mm,长50mm;下颌牙列宽52mm,长41mm左右(zuǒyòu)。(二)Terra牙列指数牙列宽度牙列长度三、牙正常排列的倾斜规律(一)近远中向倾斜前牙:上颌中切牙较正或略向近中,尖牙略向近中倾斜,侧切牙是上前牙近倾斜最大者;下颌(xiàhé)前牙的近远中倾斜较小。后牙:上下颌(xiàhé)前磨牙及第一磨牙倾斜度相对较小,第二、三磨牙依次增大。三、牙正常排列的倾斜规律(二)唇(颊)舌向倾斜切牙:上下颌均向唇侧,下颌者较小;尖牙、第一磨牙及上颌前磨牙:相对较正;上颌第二(dìèr)、三磨牙:颊侧倾斜;下颌前磨牙、第2、3磨牙:舌侧倾斜。(三)垂直向关系三、牙正常排列的倾斜规律平面定义:从上颌中切牙的近中邻接点到双侧第一磨牙的近中颊尖顶所构成的假想平面。该平面与鼻翼耳屏线平行,平分颌间距离(jùlí)。为口腔排牙和全口义齿堤的依据。解剖学平面:从下颌中切牙的近中邻接点到双侧最后一个磨牙远中颊尖顶所构成的假想平面。目的为记录与咬合有关的下颌运动及下颌骨或下牙列相对上颌关系。各牙位置关系:(参考平面)上颌中切牙、尖牙、前磨牙颊尖与该平面接触,依据不同参考平面,上颌第1磨牙的近颊尖、近舌尖或上颌第2磨牙颊尖与该平面接触;侧切牙不接触,磨牙牙尖距离(jùlí)该平面的距离(jùlí),从前向后依次增大。四、牙列面形态(xíngtài)特征上颌牙列的纵牙合曲(补偿曲线):为连接(liánjiē)上颌切牙的切缘、尖牙牙尖、前磨牙颊尖及磨牙近、远中颊尖的连线。为一凸向下的曲线,切牙段较平直,向后至第一磨牙近颊尖较平直,而后至最后磨牙又渐向上弯曲。(二)横牙合曲线(Wilson曲线)上颌横牙合曲线:连接双侧同名磨牙颊、舌尖,因上颌磨牙向颊侧倾斜(qīngxié),舌尖低于颊尖,故形成一凸向下的曲线。下颌横牙合曲线:连接双侧同名磨牙颊、舌尖,因下颌磨牙向舌侧倾斜(qīngxié),颊尖略高于舌尖,故形成一凹向上的曲线。与上颌者相一致。但当颊尖磨耗后,则其变成凸向上的曲线第二节牙尖交错(jiāocuò)牙合(ICO)重要标志(biāozhì):尖牙接触标志(biāozhì):反映前牙接触关系,正常上颌尖牙牙尖对应下颌尖牙远唇斜面及唇侧远中缘,下颌尖牙牙尖顶对应上颌尖牙近舌斜面及舌侧近中缘。第1磨牙关系(牙合关系)反映后牙接触关系,正常上颌磨牙近颊尖对着下颌第1磨牙颊面沟,下颌第1磨牙近颊尖对着上颌第1磨牙与第2前磨牙之间的楔状隙。临床该牙牙合关系成为牙尖交错牙合最重要、最常用标志(biāozhì)。(二)唇(颊)舌向关系覆牙合:定义:指ICO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唇(颊)面垂直距离,对前牙指上切牙与下切牙切缘之间距离(2~4mm);对后牙指上下后牙颊尖之间距离。临床通常指前牙的覆。类型(lèixíng):浅覆牙合(正常):上切牙盖在下切牙切1/3内。中覆牙合:上切牙盖在下切牙切1/3~2/3;深覆牙合:上切牙盖在下切牙切2/3以上;重度者可咬至下颌唇侧牙龈。覆盖(fùgài):定义;指ICO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的水平距离,对前牙指上下切牙切缘之间距离(2~4mm);对后牙指后牙两颊尖顶之间距离,临床通常指前牙覆盖(fùgài)。类型:浅覆盖(fùgài)(正常):下切牙咬在上切牙切1/3内。中覆盖(fùgài):下切牙咬在上切牙切1/3~2/3;深覆盖(fùgài):下切牙咬在上切牙切2/3以上;重度者可咬至上颌腭粘膜。前牙ICO覆、覆盖(fùgài)关系分类正常覆牙合覆盖(fùgài):对刃牙合:覆牙合覆盖(fùgài)均为零;深覆牙合:深覆盖(fùgài):反牙合:下前牙咬在上前牙之前,覆盖(fùgài)为负;开牙合:部分前牙不接触,切缘在垂直方向有空隙;其与深覆盖(fùgài)区别是无覆。开/后牙ICO覆覆盖关系正常(zhèngcháng)覆牙合、覆盖后牙反牙合:下后牙颊尖咬在上后牙者颊侧;锁牙合:上后牙舌尖咬在下后牙颊尖颊侧;反锁牙合:下后牙舌尖咬在上后牙颊尖颊侧;/(三)垂直向关系前牙:下颌前牙切端唇侧与上颌前牙舌面接触。前磨牙:上颌者舌尖与下颌者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