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2单元试题.doc
上传人:一只****生物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2单元试题.doc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2单元试题.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生活与哲学第2单元试题时间:45分钟总分:60分一、选择题:1.在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两行字:“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A.阶级性B.反思性C.实践性D.科学性为满足北京奥运会期间各国运动员对蔬菜种类与营养的不同需求,中目农艺师引进了多种新品种洋菜,根据北京地区厦周边省市的海桩高度来确定各种蔬菜的种植与运输方案.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据此回答3-4题。2.农艺师打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遵循的哲学依据是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B.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3.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B.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C.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4.世纪末,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一事例说明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B.真理与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5.真理,没有不被怀疑和突破的特权,这是因为:A、人能认识世界,但并不一定能正确认识世界B、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C、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实践D、客观世界是无限变化发展的,人们的实践也是发展的2007年11月7日,“嫦娥一号”卫星正式进入距月球200公里的工作轨道,这一壮举标志着中国成为第五个迈入“月球俱乐部”的国家。6.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人类探索宇宙的工具越来越先进,对月球的了解越来越多。我国业已启动的探月工程,将实现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想,进一步掀开神话中“嫦娥”的神秘面纱。这表明()①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③人的认识能力在一定历史时期是无限的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7.达•芬奇曾经说过“热衷于实践而不要理论的人好像一个水手上了一只没有舵和罗盘的船,拿不稳该往哪里航行。”这表明A.理论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B.科学的理论是实践的基础C.理论和实践是始终统一的D.实践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8.继神六之后,我国神舟七号航天载人飞行再一次获得圆满成功说明:A、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B、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C、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D、人具有主观能动性9.席勒说:“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因此,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这说明: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B、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D、人类的意识具有能动性10.对于自己拥有珍贵的东西,我们往往“不识庐山真面目”,有时候需要通过别人的评价,才能真正地认识它。这说明①本质隐藏在事物内部,仅靠个人是不可把握的②只有摆脱自身感性经验的限制,才能真正地认识事物③只有从他人的评价出发,才能客观全面地看问题④只有坚持唯物辩证法,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A.②④B.③④C.①④D.②③11.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以及国家体育场“鸟巢”的设计,借鉴了中国传统的空间观、宇宙观和建筑观理念,这两种建筑在外形上相呼应,体现了“天圆地方”的传统理念。这表明A.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B.建筑理念对建筑业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C.人的认识来源于客观,灵感来源于主观D.继承传统理念是做好建筑的前提条件1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段话说明了A.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D.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二、非:13.材料一:随着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飓风频频登陆、非洲洪水泛滥、美国南方龙卷风肆虐……。人类既是受害者,又是肇事者。材料二:2008年春运高峰期间,冰雪给中国南方带来巨大灾难:交通中断,部分地区断水断电,严重影响国计民生。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救灾第一线,制定周密的计划;全国军民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万众一心,取得抗灾救灾重大胜利。结合材料说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②材料2说明,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拯救计划,充分发挥主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