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A基础理论○B应用研究○C调查报告○D其他论文题目:当生物课堂变成故事会——由一节案例引起的思考工作单位:新丰县第一中学专业:生物任教年级:高三作者姓名:皮庆刚邮编:511100电话:13727574509完成日期:2012年9月22日当生物课堂变成故事会———由一节案例引起的思考前不久,有一节第一轮复习课的学习内容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按理说,这节虽是必修1第4章第2节的学习内容,但在一轮复习前很多章节的学习中已反复提及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比如讲到细胞膜、生物膜系统、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等。所以上课前我以为学生在这节的膜结构及结构特点的掌握上应该没有问题,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膜的功能特点和解决相关的习题与应用。导入课题后,我并没有让学生打开书本,而是要求他们拿出一张草稿纸,在规定的时间内画一幅自己心里想象的细胞膜模型图,并且注明各部分物质及元素组成。我的目的是想验证之前对学生学情的估计。然而检查的结果令我很不满意。除了几个同学能完全正确的完成这个任务,其它同学几乎都出现许多错误。甚至有的错误很低级,比如结构上磷脂分子的头尾位置反了,蛋白质完全分布在膜的一侧,或者两侧都画糖类物质,物质组成上列举出了DNA、RNA。怎么办呢?我只得再一次解析生物膜的模型中物质的组成、分布和作用。这一环节花的时间就超过了原先的计划。当时我就开始反思,为什么在学习过好几次的情况下学生还是不能完全掌握这个知识内容呢?肯定不是知识点比较难以识记和理解,也不是老师以前讲解不到位。那是什么原因呢?我今天的再一次的重复解析能让他们以后就记牢了吗?我也不敢肯定。有什么好的办法能让他们记住呢?我突然想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于是我对学生们说:“同学们动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方式比较容易和长久地记住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方法和形式不限,大家可以各抒己见,只要合理我们会报以热烈的掌声。”这下学生们说开了,到处窃窃私语。很快,一个女同学站起来讲述方法:“我的方法是联想一个故事来记忆的。”随后她说了一个小故事,现在整理起来大概是这样表述的:“我拿来一个血红细胞,找来放大镜观察它的表面。我看到了一片圆球形物质铺成的大地,上面有很多石头一样的东西,有地分布的大地的表面,有的插入到大地里去了,在大地和石头上面,不时还会看到长得像树木一样的结构。我把放大镜倍数调的更高,于是我看清楚了,那圆球形物质铺成的大地,是磷脂分子,每一个圆球是分子的头部,那些石头一样的东西是蛋白质,它们或是覆盖、或是镶嵌在磷脂分子里,而大地和石头上长着的不是树,是一个个单糖分子联结成的多糖分子。”“所以,我记住了,细胞膜的物质组成是由磷脂、蛋白质和糖类组成的,而且也记住了它们的位置结构。”女同学精彩的叙述确实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我感觉到她的语文功底很好,言语生动,思路清晰。如果稍加修改,其联想的这个小“故事”真的可以把膜的结构形象的阐释出来,当然,有些表述也存在误区。于是我提示她:“你这个小故事很好,但是放大镜是看不到膜结构的,应该用电子显微镜才观察得到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所以老师想改动一下你的小故事。睡梦中,你变成了一个小小人,来到了肌肉中一个细胞的细胞膜表面旅行。以上就是你的旅行见闻。你看到膜上磷脂分子铺成的膜表面,看到了蛋白质分子有的覆盖在表面,有的嵌入膜里,还看到糖类物质连接在磷脂分子上和蛋白质上。你很好奇的钻进磷脂分子层里,惊讶地发现———”“原来下面还有一层磷脂分子。”其它同学抢着说了。我继续说道:“哪位同学来继续描绘这次旅行啊?”有一个同学站起来说:“两层磷脂分子尾巴对尾巴,中间有的地方夹杂着一些石头一样的蛋白质。”“我看到有的蛋白质直接贯穿了两层磷脂分子。”“穿过双分子层,还看到有的蛋白质附着在细胞膜的内面。”“在内面没有看到长有‘糖树’!”“那些磷脂分子、蛋白质分子都在移动位置!”课堂突然热闹起来,一些同学争着说话,一些同学哄笑起来。我顺势打住,找同学来总结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中物质的构成及特点,也提示他们除了他们“旅行中的所见”,细胞膜的成分其实还有少量的胆固醇,其作用和膜的流动性有关,“在你穿过膜的时候被什么物质滑倒了,原来是少量的胆固醇”。然后转入对下一个问题的思考,生物膜的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是怎么样体现出来的?这下学生们也积极地发表联想:“蛋白质分子就像膜上负责守卫的士兵,他们来决定哪些分子的进出。”“可是大分子的物质就得靠一部分膜整体来帮助了,要形成囊泡,然后胞吞或者胞吐来运输物质。”……就这样,整节内容学生们参与都很积极。后来我问学生们觉得把女同学的联想记忆和老师的讲解相比,那种方式更受他们喜欢?答案是后者。接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