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优秀17篇).docx
上传人:小多****多小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5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优秀17篇).docx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优秀17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优秀17篇)教案的执行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及时反馈和总结教学效果,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的编写要注意与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编写教案时有所帮助。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篇一(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功都不省功。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功的概念。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引人新课:提问:平时,我们常用力去移动物体,使其位置改变。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做三个小实验。1.学生实验:用手匀速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和4本书分别提到桌面上。问:两次移动的距离怎样?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2.学生实验:用手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分别匀速提到凳子上和桌面上。问: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3.学生实验:用手将书包提5厘米左右和将4本书从地面提到桌面上。讲述:由此,人提物体“累”的程度,不能仅仅单独由力的大小或单独由移动的距离大小来比较或表示,所以我们引人一个新的物理量——机械功(简称功)。二、讲授新课:功这个物理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请同学们看图:课本104页图15.1-1:这两幅图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或者共同的要素。答:都有力,物体都移动了一段距离。问:移动的距离和力之间有何关系?答:是在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讲述:在物理学中就说图中的力对物体做了功。请同学们看图:课本104页图15.1-2:甲:用力而未移动距离;。乙:水平方向移动的距离但水平方向上却没有力。分析得出: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演示1]手提着钩码在空中静止不动,问拉力是否对钧码做功?为什么?[演示2]手提着钩码匀速水平移动一段距离,问拉力是否对物体做功?为什么?[演示3]手提着钧码匀速上升,问拉力是否对物体做功?为什么?功的大小与力和距离这两个因素有何关系呢?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这个力的成效越显著,说明力所做的功越多。2.物理学中,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即功=力×距离用。功的公式:w=fs。w-功-焦耳(j),f-力-牛顿(n),s-距离-米(m)。3.功的单位:焦耳(j)。1焦耳=1牛顿o米1j=1nom。分析:因为马在水平路面上前进,竖直方向上没有通过的距离,所以车受的重力不做功。求马的水平拉力,可从已知拉力做功和车前进的距离,由w=fos公式求得。答:车受的重力没有做功,马的水平拉力是750牛。学生阅读课本106页,小结: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也就是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三、巩固检测:[例题3]回忆上课起始做的三个实验,若匀速提书包和4本书所需的力分别为30牛和5牛,课桌高80厘米,计算下面情况下拉力做功的大小:(1)把书包和4本书从地面提到桌面上,拉力分别做功多少?(2)把书包提高5厘米,把4本书从地面提到桌面上,拉力做功分别为多少?小结:功的大小是由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大小共同决定的,作用力大的做的功不一定多,距离长的过程做的功也不一定多。解题时要注意单位统一。[例题4]小刚把重为1000牛的箱子沿着水平地板推动1米,小刚对箱产做的功()。a.1000焦b.1焦c.0焦d.无法确定。引导学生分析物体受到几个力,画出力的示意图。课后小结。强调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w=f·s及单位1焦耳=1牛·米。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篇二这节课既是对杠杆知识的延伸,又为后面学习“功的原理和机械效率”做准备。所以本节课在十一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为了达到这个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把杠杆和滑轮的实质对比着讲解,加深理解,并在实验探究中突出滑轮做功的特点,以便引出“功的原理”。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能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滑轮。2、会根据要求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3、能根据滑轮的特点解决简单问题。2、过程与方法。1、了解滑轮的结构。2、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和作用。3、学习处理数据和信息的方法,有初步处理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分析数据,感受收集数据信息的重要性。2、通过了解滑轮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