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 级 管 理 四 字 法(修改稿).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班 级 管 理 四 字 法(修改稿).doc

班级管理四字法(修改稿).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班级管理四字法铜陵市第二十中学张陆玉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从中可知,教育学生追求真知真理并做一个“真人”,是一个教育者工作的终极目标。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身心健全的“真人”,本人根据自身工作经验,总结出四个字的管理教育方法:“引”,“营”,“因”,“赢”。一、引:首先,班主任要正确引导,班主任平日出现在学生面前,要衣着整洁,举止文明,乐观谦逊,待人接物更要注重细节、礼节,给学生日常的言行树起一个榜样。教师在日常行为中尽可能做到事事率先,如班主任在学生面前时,不要随地吐痰、乱扔东西,看到脚下有废纸或塑料袋等应弯下自己的身子去捡起来,放入纸篓,这样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热爱劳动,讲究卫生;老师不准学生迟到,早退或旷课,班主任更应该身先士卒,每天早晨七点之前来到教室,平时上课不迟到,更不早退;老师希望学生学习认真,持之以恒,老师就得在平时备课、板书、批改作业中,认真、严谨,善始善终。给学生们日常行为树起一个楷模,此时间接的“身教”比直接“言教”也许更有效果,起到“无声胜有声”的作用。其次,班主任应给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期明确一个奋斗目标。根据学生自身实际情况与学生共同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步骤,这样学生们学习就不茫然,就会有进行的动力。用目标来引导学生,发展学生,完善学生,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素养。再次,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团体,就是一支队伍,这需要“核心人”,更需要“旗手”,在本班树起一个品学兼优的班干部,会起到一个“领头羊”的作用,一个旗手的作用。使学生们互比互拼,向榜样学习,向“旗手”看齐。引导学生们像他(她)一样刻苦用功,像他(她)一样有礼节的待人接物,“引导”的时间一长,也就是模仿的时间一长,就成了一种习惯,一种态度,从而就形成一种风气,一种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个班集体就会朝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二、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和健康的班风。班主任要充分利用教室这个主阵地,进行多方面管理教育。如在班级墙壁布置上,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教学生做人:如“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可以行之哉”。二是教学生学习:如“光说不行,要紧的是做”,“相信自己不懈的打拼,定能换取明天的亮丽”等,悬挂这类名人名言的条幅来激励学生们讲爱心,讲诚信,培养自信进取的精神。再如,通过“佳作欣赏栏”、“英语之角”把学生们好的习作张贴在专栏中;通过每期黑板报把学习方法、学习心得、名人成材的事例进行展示,把每次考试的优异者名单写在公告栏内;还可以把“难题簿”挂在黑板旁,鼓励学生们把学习上遇到的难题或不解的问题写在该簿子上,每周班主任取下来两次翻阅,并及时给予学生当面辅导讲解,或班主任请教相关的老师给予填答或解释。总之,通过这一系列方式或途径,营造一个求知求真的学习氛围。三、因:通过现象,探究原因。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往往看到一些不良的现象,就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解决,教育的效果往往较差,甚至适得其反。例如,看到一学生(?)上课睡觉,可以利用课下时间,请学生到办公室,先要问问什么原因。该学生说:“前几天,由于衣服穿少了,患上感冒了,上课时头昏沉的,一伏桌子就睡觉了”。此时,班主任弄清了原因,叮嘱学生多注意保暖,多注意身体,事情不但解决了,学生更会因此而感动,日后会加倍学习;否则,一叫到办公室,不分青红皂白,就劈头盖脸的批评学生一顿,往往让他们(?)感到很委屈,从而产生抵触、逆反心理,从此可能成绩不断下滑。探究、查明原因,还可以从学生每周周记着手。有些时候,有些性格较内向的学生在学习中,生活中的烦忧不愿或不便找班主任当面交流,但往往在周记中不自觉地流露出来。班主任此时要做一个有心人,从字里行间中,找出其烦忧的原因,并因势利导,导向阳光之道。如一个学生在周记上写道:“老师,如何才能培养自己坚强的毅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总觉的自己有些时候心不在焉的”。我写的评语是:“一者,坚强的毅力来源于明确的奋斗目标,给自己在每一个学习阶段确立一个明确的任务和高度,二者,毅力来源于你能抵制外界的各种诱惑。你要静得下心来。‘万丈高楼平地起’,学习不能急于求成,需要你长期坚持不懈的付出!还要有迎难向上的勇气!”再如,有一个学生在周记上这样写道:“我总觉得自己会因一点进步而喜悦,也会因一点错误而伤心,总是患得患失,虽然我很努力地去调节,但结果都不明显,我该怎么办呢?”我的评语是这样写的:“其实这种心理人皆有之,再正常不过了。普通人多皆‘因物喜,因物悲’。其实大可不必为之焦虑。如果有进步,可以高兴,但切不可因高兴而忘乎所以,停滞不前,应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收获;如果有了错误,也不必伤心丧气,而是勇于纠错,勇于面对自己,谨记:任何改正都是进步!希望你做一个阳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