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专题四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ppt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7MB 金币:12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1部分专题四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ppt

第1部分专题四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2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1部分背核心语句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国家的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成为新中国政府的施政纲领,政协代行人大职权,直到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之后,政协会议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3.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原则。记知识纲要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背景: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筹建新中国成为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重大而迫切的问题。(2)召开:1949年3月,河北平山县。(3)内容:①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②工作中心:恢复和发展生产。③基本政策:确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共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④总任务: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2.新中国的成立(1)准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①确定国名:中华人民共和国。②通过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等。③确定国体: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④组成政府: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2)过程:①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一致决议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②会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3)意义:①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成为真正具有的国家。②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政权,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国家政权。③为国家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④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探究升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二、开创政治建设新阶段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条件: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为其奠定了法律基础和基础。(2)召开:1954年9月,在北京隆重举行。(3)成果: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①内容:确定了新中国的和根本政治制度;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②原则:体现了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③性质:是新中国第一部类型的宪法。④意义: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4)意义:标志着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正式形成:1949年9月,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2)新的阶段:①1954年12月,人民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共领导的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②1956年,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互相监督”的方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1)在多党合作的关系中,共产党是处于政治领导地位的唯一政党。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的关系是一种政治合作,共产党执政、各民主党派共同参政的关系。(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3)多党合作的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这一方针是多党合作的思想基础。(4)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合作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最重要的组织形式。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1.原因(1)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小聚居的局面。(2)为保证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保证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和共同发展。2.确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3.完善(1)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到1958年,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先后成立。(3)1965年,自治区正式成立。4.意义(1)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的愿望。(2)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3)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教材P67“学习思考”问题提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例1](2011·浙江高考)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时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中可以获悉()A.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B.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不及换上正装C.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D.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