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晋中市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评选设计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姓名工作单位太谷中学学科历史教材人教版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第十章第一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二战”后世界形势的特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新中国同苏联等国建交;新中国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亚非会议上的积极作用。2.通过引导学生对比新中国外交与旧中国外交的不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比较方法,鉴别历史知识的能力和比较问题的能力。3.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外交的背景和目的,回顾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中国国内建设任务,培养学生把历史内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的内容和意义,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使学生掌握利用表格概括、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结合教师提供的史料,训练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建国初期国际环境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党和政府能够面对纷繁变幻的国际形势,从国家利益和世界人民利益出发,制定成熟的外交政策。2.通过引导学生对比新中国外交与旧中国外交的不同,说明“外交是内政的延续,是政治、经济、军事直至文化背景的结晶”,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近代中国“弱国无外交”的屈辱外交史。3.通过对建国初期外交成就的概括和分析,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难点: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涉及到国内外复杂的形势与历史的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什么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准则较难理解。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将相关的图表、图片、文字资料制成幻灯片或多媒体课件。教法学法教法:主要采用讲授法,也结合比较法、启发式等。学法:阅读法、课堂讨论、归纳分析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回顾初中已学的历史知识,让学生回答:(1)旧中国外交上的屈辱可以从哪些历史事实中得到体现?(2)新中国建国初期,在外交工作上取得了哪些伟大成就?学生大都能举出旧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也能说出建国初期新中国与苏联等国建立了正常的外交关系,参加了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等史实。这一点要充分予以肯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但必须强调“建国初期”这个时间限定词,纠正学生把六七十年代甚至九十年代外交工作的成就与建国初期外交工作的成就混淆的错误。教师设疑:建国初期为什么能改变外交工作的局面?(教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导入新课的学习。)(二)、新课学习过渡:外交政策的制定不仅受国家利益、社会意识形态的制约,还要考虑当时的国际形势。一、国际环境(板书)教师:回忆初中历史中已学过的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果和影响,在此基础上提问:二战后世界局势发生了哪些深刻的变化?(学生思考后回答。)(学生能说出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形成与对立,可从此处入手,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教师:“二战”作为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使世界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严重削弱,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除美国外都遭战争重伤。(两大阵营力量此消彼长2)2.社会主义形成了世界体系,欧亚人民民主国家和苏联形成社会主义阵营。(被压迫民族和国家受到鼓舞与帮助3)3.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许多国家摆脱了殖民枷锁,赢得了独立。(中国在党的正确领导和各国人民帮助下获得独立4)4.中国革命冲破了帝国主义战线。鼓舞了世界人民反帝斗争和民主革命。教师:多媒体展示如下材料“反法西斯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横行一时的德、日、意三个帝国主义国家被彻底打败。曾经是世界第一强国的英、法也受到严重削弱。……与此相反的是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战后在欧亚两洲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特别是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壮大,大大发展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成果。……战后,殖民体系迅速瓦解,帝国主义的统治范围大大缩小。战争结束时,美国的实力在大国中是首屈一指的。这不仅表现在经济方面,也表现在军事、政治方面。……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美国将其军事力量部署到了非洲、欧洲、亚洲、大洋洲等地,建立了近500个军事基地。此外,它还拥有原子弹,在核武器方面拥有绝对优势。这些都是战后美国准备称霸世界的资本。”(选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提问:这一时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本134页小字部分,讨论后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