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一历史:1.ppt
上传人:听云****君哇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2.9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2高一历史:1.ppt

2012高一历史:1.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知道中国古代农业的土地制度,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井田制的产生(1)背景:随着国家的出现,阶级的分化,原始社会的___________遭到破坏,井田制出现。(2)性质:土地名义上为_____公有,由周王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3)内容①“公田”实际上为贵族占有,由得到份田的村社成员集体耕种。②“私田”是_________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2.井田制的瓦解(1)时间:春秋时期。(2)原因①根本原因: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使生产力得到发展。②直接原因:各诸侯国的____改革。(3)表现①“公田”被抛荒,“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②“公田”与“私田”界限打破,一律按_________收税。(4)标志: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了_______,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并培植一批新兴大土地所有者。1.如何认识分封制与井田制的关系?精讲:(1)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制度。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没有井田制就没有分封制。(2)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3)两种制度都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使西周走向强盛。如下图所示:2.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取代井田制的原因?精讲:(1)生产力的进步,特别是铁器和牛耕的出现,是根本原因。(2)分封制的崩溃反作用于井田制,原有等级秩序被打乱,出现贵族争田的现象。(3)春秋战国时期的各种改革是导致井田制瓦解的直接原因。(4)战争不断,劳动力大量逃亡,为井田制瓦解提供客观条件。1.《孟子·滕文公上》记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文中“公田”的实际占有者是()A.周王B.贵族C.平民D.奴隶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能力。“公田”实际上为贵族占有,由村社成员集体耕种,收获物全部缴纳给贵族。答案:B1.形式(1)君主私有土地:由宫廷掌管,主要用于____的私人开支。(2)自耕农私有土地:土地规模只限于一家人自己耕种。(3)地主私有土地:土地兼并成为地主________的主要途径。2.发展(1)宋初:“田制不立”,“_________”,使两极分化更为激烈。(2)明清:商品经济_____,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3.后果: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1)影响: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_________,引起社会动荡不安。(2)政府举措:国家采取“_____”“限田”的措施,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如北魏至隋唐实行均田制,保护自耕农经济。1.如何全面认识均田制?精讲:(1)时间:北魏至隋唐时期的土地政策。(2)目的:为限制土地兼并,保护自耕农经济。(3)含义:政府将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这些土地的主要部分只准使用,不准买卖。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4)性质:属于封建的土地国有制。(5)影响:均田制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民拥有少量土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和土地买卖的频繁,均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2.为什么说土地兼并是我国古代社会无法克服的毒瘤?精讲:(1)根本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和发展。(2)政策影响:封建政府“不抑兼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3)思想原因:古代土地经营能获取稳定的收益,人们热衷于买田置地。(4)其他方面:地主、官僚、豪强强取豪夺。2.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者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A.采取抑制土地兼并、重农抑商的政策B.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D.力图搜刮百姓,以备岁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处理材料的能力。首先判断出此处对待土地兼并的态度是肯定纵容,而不是限制,再抓住题干中“输纳”以应对“缓急盗贼”、“边境”,可判断出选C项。答案:C1.概念: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地主与_____之间形成租佃关系。2.发展历程(1)战国时期:通过租佃方式进行经营,早在战国时期就已产生。(2)汉代:“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的现象已较普遍。(3)宋代: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_________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4)明清时期:由于人口增加,人均占有土地数量减少,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3.特点(1)形式上:地租以_____为主,包括分成租和定额租。(2)方式上:主要采取_________方式,作为解决纠纷的依据。4.作用(1)人身依附关系相对_____,农民身份地位提高。(2)通过_____、减租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