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验室管理制度编辑精选.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3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化验室管理制度编辑精选.docx

化验室管理制度编辑精选.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化验室管理制度化验室管理制度15篇(实用)在当今社会生活中,需要使用制度的场合越来越多,制度是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一般制度是怎么制定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化验室管理制度,欢迎阅读与收藏。化验室管理制度1化验室管理制度是确保实验室高效、安全运行的重要框架,它涵盖了人员管理、设备管理、样本管理、实验操作流程、安全规定、质量控制等多个方面。内容概述:1.人员管理:明确各岗位职责,规定员工培训、考核与晋升机制,确保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2.设备管理:设备的采购、登记、保养、校准和报废流程,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样本管理:样本的采集、存储、处理和销毁规定,保证样本的安全和有效性。4.实验操作流程:标准化操作规程(sop),规定实验步骤、记录要求和结果分析方法。5.安全规定:包括化学物质的存储和处理、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应急响应计划等,保障人员安全。6.质量控制:实施内部质量审核,定期进行标准物质的比对实验,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化验室管理制度2一、实验室基础设施1、有能满足检测工作需要的、固定的工作场所,面积不少于80m2(不包括辅助性设施,如库房等)。实验台等设施应符合要求。2、实验室布局合理,应具有分析室、仪器室、样品室、药品库等。有单独的加热、消化场所。3、水、电及其他必要的能源设施齐全。具有防火设施,配备消防器材。4、实验室采光良好,具有通风设施。周围没有震动、噪音、粉尘、磁物等不良因素影响。二、组织机构与人员1、有相对独立的组织机构,有上级主管部门批复的人事任命文件。2、实验室应配备正、副主任、技术负责人、质量保证负责人。一般情况,由主管行政领导任主任,副主任由土肥站站长兼任,并有明确分工。3、技术负责人、质量保证负责人,应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并有五年以上本专业工作经历,熟悉本专业技术知识,掌握质量管理等相关知识。(小实验室技术负责人、质量保证负责人可由一人兼任)4、有组织机构框图,注明各部门的职责及分工。5、配备与检测工作相适应的检测人员。要求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并经专业培训,考核合格,持有《检测员证》。检测人员中,中级技术职称以上人员比例不得低于20%。(一级土肥实验室至少有3名以上检测人员,二级土肥实验室至少有2名以上检测人员)6、人员培训、考核内容应包括:有关法律、法规知识(计量法、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专业知识(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仪器使用与管理,法定计量单位,数据处理,质量控制及管理。7、应制定人员培训计划,内容具体,可操作性强。8、建立技术人员考核档案,内容包括:工作简历、培训记录、考核成绩、培训证书等。三、仪器设备1、配备与所承担的检测工作相适应的仪器设备。其性能良好,运转正常,精度满足检测工作的要求。2、仪器设备必须经过检定(校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并保证在检定周期内使用。3、仪器设备应有详细的操作规程(使用说明),置于操作台附近,便于参照使用。每次使用都应记录,填写《仪器使用记录》,记载仪器运行情况;每次维修都要有记录。4、精密仪器(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应单独放置,避免其他干扰。仪器室,应有避光、控温、防湿措施。5、仪器设备设专人管理,并能定期检查、保养。6、建立仪器设备档案。每台(件)仪器应单独建立档案,内容包括:定货合同、验收报告、使用说明书、合格证、使用记录、维修记录、检定证书等相关内容。7、检测人员在使用仪器前,应熟悉仪器的性能、原理、注意事项。使用原子吸收、火焰光度计、分光光度计、酸度计、天平等仪器,须经考核合格,持有《仪器使用上岗证》。四、检测工作1、所承担检测项目的有关标准、技术规范必须收集齐全。并有专人管理,负责标准、技术规范的收集和更新。2、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确定检测工作流程,使检测工作和质量处于受控状态。3、检测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操作,不得使用非标准的方法。(若采用非标准的方法,必须经严格的审批)4、原始记录必须有一定的'格式,并统一印制,其内容包括:样品名称、检测项目、执行标准、所用仪器设备、实验条件、检测数据、计算公式、检测日期、检测人、审核人等。5、检测结果须形成检验报告,有一定的格式,并统一印制,其内容包括:送样(或受检)单位、样品名称、样品编号、检验性质、送样日期、检测项目、检测标准、检测数据及结论、检验报告发出日期、制表人、审核人、批准人、检验专用章及公章等。6、原始记录、检验报告及相关资料,应统一归档保存,保存期一般为五年。五、规章制度1、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包括:主任,副主任,技术负责人,质量保证负责人,检测人员,仪器设备管理人员,资料管理人员,样品管理人员等。2、管理制度,包括:样品管理,仪器设备管理,原始记录管理,3、检验报告管理,试剂及检测用品管理,标准物质管理,标准溶液管理,实验用水管理,档案资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