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初中古诗词名句赏析【课内部分34首】1、《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夸张手法虚写大海表现大海包容天地的气概。这是诗人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出来的宏伟意境更显示出诗人期盼祖国统一的宏大抱负和博大胸怀。2、《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此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同时在描述自然的时序交替中蕴含哲理写出了新旧事物之间相互交替的辩证关系表现了诗人放眼山川的博大胸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景中出情思乡而不低沉。3《次北固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是“以小景传大景之神”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象表现出来了。4、《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野草才能没马蹄。”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这四句是此诗的核心部分也是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使人们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用“乱花”、“浅草”来写西湖早春的美景。“渐欲”渐渐就要“才能”刚刚能够都表现出事物在发展变化之中。5《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诗人描写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动中寓静表现“惊鹊”和“鸣蝉”的情态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6、《西江月》“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词人自己陶醉在丰收在望的欢乐之中于是觉得青蛙似乎也在为丰年而欢唱了。侧面烘托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7、《天净沙秋思》---“秋思之祖”“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古道西风瘦马”则描绘了一种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刻画了这样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满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道尽天涯游子之悲”。8、《望岳》“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钟”字将大自然写的有情。“割”字突出了山高大。用字“奇险”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9《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出了家书的珍贵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这是人人心中会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10、《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通常解释为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诗人触景生情移情于物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11、《归园田居》“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句话看似平淡但对“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蕴含了不要在那浑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意思。12、《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段话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一个“大”字形象描绘出边疆沙漠的荒凉与浩瀚那里宽阔无边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下面一个“直”字则表现出了他的劲拔和坚毅之美。那荒漠上没有任何山峦林木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得用“长”来形容才算准确。另外落日本来给人是一种凄楚苍凉的印象而在此处诗人却把它写“圆”了便给人以亲切温暖之感。诗人不仅实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还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到广阔的自然环境中去正如王国维所评价的那样这是“千古壮观”的名句。13、《渡荆门外送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2“随”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入”字仿佛江水流碧空流入荒漠辽阔的原野流入大海之外短短十字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画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1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干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舟之侧千帆竞过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以物喻人一改前面低沉的情调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15、《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反说其事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以小见大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讨寄希望于侥幸暗含自己生不逢时、才能无法施展的怨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