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七课戊戌变法设计人:张影年级八年级课题第7课戊戌变法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公车上书、维新运动的展开、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2、利用录像、图片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对历史感知、想象、分析、归纳、表达等思维能力。过程方法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辅助教学、情境体验教学法、问题探究法,通过师生互动共同完成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艰辛历程的课堂教学。情感态度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能解释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教学重点公车上书维新运动的展开百日维新教学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展示一副对联:一人有庆,万寿无疆。这则对联是用来庆贺慈禧生日的,却有人将其改为:一人庆无,万寿疆无。2、教师提问:为什么会改变对联的内容?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3、联系回顾马关条约签订的内容,揭示维新变法的背景。小结:甲午中日战争后,为了改变中国当时的内外交困的情况,中国的各界人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走上了救亡图存之路,今天我们就来介绍当时最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变法。(板书课题)二、践行达标体验感悟1、承上启下加深认识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回答公车上书的时间、地点、代表、目的以及结果。(补充知识: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简介,对万木草堂有初步了解)2、提出问题启发诱导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设置问题:康、梁的这次上书,由于顽固派的阻挠没有传到皇帝手中,对清政府触动也不大,但却轰动了全国。从此,维新变法运动揭开了序幕。康有为、梁启超是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代表,他们为推动变法还进行了哪些大量活动?过渡:由此可见,变法活动已就绪,大臣们对此的态度是怎样?课件展示当时康有为与顽固派的对话,学生分角色扮演,理解当时维新派与顽固派的立场。师生分析总结:通过维新派与顽固派针锋相对的论战及荣禄的拂袖而去,可以说明维新人士的变法思想是符合当时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是进步的、爱国的。由于当时民族资产阶级外受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压迫,内受本国封建势力的束缚,虽有反抗压迫进行斗争的要求但规模小、力量弱,所以想依靠封建皇帝进行变法。那光绪皇帝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展示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的部分材料:“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也可忧危。”3、师生探究享受乐趣(1)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教育、军事几个方面概括“戊戌变法”内容(同时展示“百日维新”内容图表)(2)教师提问:假如你是当时社会中的一员,你喜欢变法中的哪一项内容?为什么?教师引导归纳变法的进步性。(3)师生讨论:变法有利于哪个阶级的利益?得到哪些人的拥护?变法触动哪些人的利益?(4)变法结果怎么样呢?失败(出示投影)光绪帝被囚,戊戌六君子被杀(5)戊戌变法失败了,让我们从当时的现实出发,来探讨失败的原因。(出示投影)4、弘扬个性,致力成长(1)课件展示谭嗣同图片。课件展示谭嗣同慷慨就义图及习题:维新派要杀的贼是谁?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你从谭嗣同学习到了什么样的精神?(2)根据所学内容,归纳戊戌变法的意义以及教训。三、课堂总结,情感教育回顾:歌谣速记公车上书给皇帝,维新变法运动起。中外纪闻强学会,康梁奔走救危急。光绪诏书要变革,救亡图强改现状。维新百日终失败,爱国忧民精神扬。小结:为摆脱民族危机和发展资本主义,民族资产阶级掀起了一场维新变法运动。这是先进的中国人对救国道路的又一次尝试。它犹如一粒火种在中华大地上燃起,前仆后继的中国人又开始了新的探索,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掀起。下节课我们将一起学习辛亥革命。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回答: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阅读书本,找出公车上书的时间、地点、代表、目的以及结果。阅读教材33页第一段大字归纳要点:创办《万国公报》、组织强学会、维新派团体形成。学生角色扮演学生理解光绪帝支持变法的原因:(1)巩固封建统治,希望有所作为,不当亡国之君;(2)通过变法从慈禧太后手中夺回最高统治权;(3)有爱国、保国、抵制外强的思想。结合课文,从不同方面归纳。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讨论并回答:(1)有利于资产阶级利益(2)得到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地主、爱国知识分子拥护(3)触动了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利益学生阅读相关内容后回答。引导学生归纳:(1)顽固派势力强大(2)维新派的软弱与妥协(3)没有发动群众学生各抒己见。读谭嗣同就义前的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