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经济法》课程教学质量的思考.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提高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经济法》课程教学质量的思考.doc

提高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经济法》课程教学质量的思考.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提高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经济法》课程教学质量的思考提高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经济法》课程教学质量的思考摘要:优良的课程教学质量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经济法》作为我校管理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其课程教学质量也倍受关注。阐述《经济法》课程教学的现状,深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对策思路。关键词:民航运输管理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质量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7-0280-02引言随着中国民航事业快速发展,行业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课程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主渠道,也是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1]。民航管理类专业人才是民航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人才的素质状况将对中国民航行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校作为为民航业培养人才的综合性行业院校,其管理类专业(主要包括民航运输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物流管理)具有比较悠久的历史,为中国民航业培养了大批的民航管理人才。在这些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经济法》是一门十分重要的主干课程,其教学质量历来倍受关注。一、现状特点在我校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经济法》既是主干课,又是专业基础课,课程的地位十分重要。由于民航管理类专业属于我校的老牌专业之一,因此,《经济法》课程至今已有比较长的历史。在长期的课程教学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特色。1.课程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法》课程内容体系庞大,涉及到的范围非常广泛。而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快速变化,使得原先的部分教学内容显得过时。为此,课程组始终保持对中国社会经济生活的密切关注,尤其关注与经济法具有紧密相关度的领域,这样,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能够及时将国家的最新经济立法动态吸收进教学内容之中,做到教学内容与时俱进。2.教学形式多样化,课堂气氛活跃。研究表明,教学质量的改进更主要的是取决于学生能否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投入以及与相关资源的结合[2]。现在的《经济法》课程教学,已经彻底改变了过去单一的粉笔黑板板书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黑板与多媒体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下BB网络平台教学相结合;课堂上也不再是单一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围绕每章重点内容事先设置主题,学生课下准备,教师占用部分时间进行必要的知识介绍,余下部分时间开展案例分析讨论、辩论或案例演讲的方式;教学内容也不再是单纯的干扁枯燥的文字,而是充分采用文字、图片色彩的有机搭配,甚至大量的辅之以主题鲜明、内容契合的视频。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既有充分的发挥展现的机会,又能够在充满挑战性的课堂中以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方式学到了知识。学生课堂课堂气氛活跃,参与度高,自主性和积极性高。3.注重对课内外资源的挖掘利用,力图实现学生课程学习的课内外无缝衔接。目前,管理类专业的《经济法》课程教学,不仅仅依赖课堂内教学活动,而且充分借助校园网内BB网络教学平台,通过在平台内充实完善教学所需的各种资料,使学生除了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以外,还能够有效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课下辅助学习,尽量做到课上课下学习的无缝衔接。4.强调问题识别、分析与解决导向,重在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目前,在《经济法》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已经改变了过去那种单纯以传授知识为教学目的的做法,取而代之的是强调以能力培养和提高作为基本教学导向,在教学中通过问题主题设计,让学生在学习某一节课的内容之前,知悉基本的目的和要求,然后围绕要求课下花时间进行主动性学习和准备,在课堂上除了介绍必要性的知识重点以外,余下的时间主要由学生围绕问题主题及其案例进行讨论、辩论和演讲。这样,使学生感受到一定的挑战性和压力,从激发潜能,认真投入来提高实际能力。研究结论认为,研究型教学模式对培养高质量的民航创新型人才,将会带来深远的影响[3]。通过以上的多元教学方式,较好地贯彻了学校的人才培养理念。学生表现出了较强的学习主体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习热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经济法》课程教学还存在一些的问题与不足,主要体现在:1.教学过程中在把握学科内容体系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平衡的关系上有时还存在偏差。《经济法》课程自身具有完整的学科内容体系,教学内容的容量大,涉及的范围非常广,而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对该门课程的教学学时仅有36学时,时间非常有限。因此,如何兼顾课程自身的内容体系和有限时间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成为难点问题之一,两者的矛盾比较突出。2.教师团队的教学隐性知识共享机制尚待建立。过去,课程组的活动比较少,彼此间在课程教学经验交流、共享教学隐性知识方面比较欠缺。近年以来,由于学校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课程组活动相比过去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