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教育中“严与爱”的艺术.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学生教育中“严与爱”的艺术.doc

中学生教育中“严与爱”的艺术.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班主任工作中“严与爱”的艺术河南省济源市济水一中郑艳霞【摘要】班主任管理班级,一定要严格,但是要严而有方、严而有度、严而有则,还要严而有情、严而垂范。师爱是明智的爱,是教育的爱,是严而不苛、严而有则的爱。对中学生的教育,既要严,又要爱,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关键词】中学生教育;“严”;“爱”在提倡人性化教育的今天,支持鼓励表扬教育学生的呼声很高,这样一来,学生生活在老师精心维系的蜜罐中。而教师则是颤颤惊惊,视“罚”字为红牌警告,提都不敢提。这种“只放糖不放盐”的教育真能达到素质教育的效果吗?我认为,针对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表扬鼓励多于批评处罚,这固然不错,但绝不是不要严格管理。因为在学生的生活中如果只有甜言蜜语,没有警世箴言,他们就容易迷失方向;在班级管理中,不依规矩,就不成方圆。班主任管理班级,一定要严格,但是要严而有方、严而有度、严而有则,还要严而有情、严而垂范。师爱是明智的爱,是教育的爱,是严而不苛、严而有则的爱。班主任注意讲究严的艺术,相信效果一定更好。一、严之有方。古人云:“治人如治病,得其方,药到病除,不得其方,适得其反”。严一定要讲究艺术,一定要做到公平合理,在“严”的过程中培育人,使学生在“严”中取得进步。“严”不是目的,育人才是根本目的。通过“严”的手段让学生认识错误,加深印象。比如,对于不交作业的学生罚他补交作业,对于损坏公共财物的学生要罚他经济赔偿,这些都是必要的校园惩罚。当然在惩罚前老师必须给学生讲清道理,为何要惩罚他,他这样做为什么不对,让学生被罚得心服口服。一旦学生改正了错误,老师应该及时给予鼓励表扬,使他在全体学生面前找回威信。这对接受惩罚的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大有益处,使之受益终身。二、严之有度。教师施加惩罚的初衷是好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分清是非、辨别美丑、认识缺点、改正错误。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度,严格管理学生也要把握一个度,切忌把话说绝,把事做决,对学生不是抱着“治病救人”的宗旨,而是“一棍子”打死。对学生的惩罚要适当。这“适当”二字的含义就是对学生的惩罚不但要让学生能够接受,并且乐于接受,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实施某种惩罚时,要看他身心健康的承受能力,还要考虑性别和学生个体的性格。惩罚学生要看他违反校纪校规的程度有多大,即该对他处于何种程度的惩罚。三、严中有情。有人说,爱是最好的老师。“请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吧。”假如被罚的学生真是你的孩子,有谁没有训斥惩罚过自己的孩子呢?你处罚孩子,难道就说明对孩子残酷无情,没有关爱了吗?不!我们一直爱着自己的孩子,而且一如既往。要是把学生真正当成自己的孩子,学生犯了错误,就应该该管则管,该罚则罚,其根本宗旨就是“治病救人”。在苏霍姆林斯基成功的惩罚中,有罚学生“画画”的,有罚学生“写作”的,与其说是一种惩罚,倒不如说是一种特别的关爱。这种充满人情味的惩罚,犹如暖暖的春风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更容易催人奋进,我们何不学习一些他的惩罚方法呢?最终要让学生明白老师为他着急,老师希望他尽快改正错误,转入正确的轨道上来。人性和时代的特点证明打骂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在教育中不让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受到伤害,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在非常真诚地关心他、帮助他。在具体的实施中注意调控好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变痛恨为痛心、发怒为宽容、责骂为劝慰、殴打为抚摸、训斥为商量、罚站为请坐、冷漠为热情。有一件事我印象很深,有位学生在课堂上和老师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被叫到我的办公室,仍很激动,瞪眼看着我,看你能把我怎样。此时,我没有大发雷霆之怒,而是先请学生坐下,给他倒了一杯水。学生一下子愣住了,情绪一下子缓和下来。学生感到了老师对他的尊重,对自己所犯的错误感到后悔、不安,接下去的说理教育就好开展了。记得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是锤的敲打,而是水的抚摸,才使石子变得这般光滑剔透。四、严中有则。这里的则可以理解为讲原则。在严格管理的时候,如果学生有犯错误的话,在处罚的时候,一定要讲原则。不要因为学生平时的好坏而做定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做同样的事承担相同的责任,公平公正的处理会让学生乐于接受。只有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我们处理事情的原则,大家才能有章可循,自觉遵守执行,才能实现管为了不管的最终目标。五、严而垂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可以说一个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品德高尚、言行规范、严于律己。有一次我走进教室,只见地面一片狼藉,学生熟视无睹,靠“骂”肯定无济于事。于是,我便弯下身去捡,当捡到一学生的脚下时,那学生便红起了脸,并说:“老师,我来捡。”我只笑着点头,其他学生都赶忙把自己四周的垃圾捡起来扔进桶里。自此以后,卫生保持情况好多了,每当我躬身捡垃圾时,学生都条件反射般低头四顾,确保自己的“包干区”无事。严是一种呵护,是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