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词新语.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金币:14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浅议新词新语.doc

浅议新词新语.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4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0011029王珊1浅议新词新语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王珊2010011029【摘要】当前社会新词新语层出不穷,各种新造词、演化词不仅出现摘要】在各自特定的情境,而且有的已渗透到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针对这一现象,我们不必过于恐慌,但也应该适当的加以引导,更多遵循语言学自身发展的规律,从而使语言学乃至整个社会沿着健康文明的轨道发展。【关键词】语言学发展规律语言学规范自由泛滥社会的反映网络词汇泛滥当下社会新词新语的大量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语言学的正常发展,也引起了社会文风的众多转变,因而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和探讨。那么到底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它的出现,以下我们将对这一问题作一探讨。首先我关于新词新语的产生作了一个简单总结:新词新语的产生外因内因(自身发展的规律)横向(同时期)纵向(借鉴古语)国内方言港台词国外以上方案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事物的发展是由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基本能反应全貌,但这种分法对研究语言学的发展2没有较大帮助。所以以下我从造词特点上有另一分法:新词新语的产生吸收创造方言语外来语古语反应型生造型半生造型关于这两种分法我简单解释一下,第一种关于自身发展的规律,与第二种分法中的半生造型有相似之处。都是在已有词的基础上经过词义的延伸、虚化,亦或是由于语言要求简洁的原因产生了缩略词或由于派生关系形成后缀、前缀产生串词。如:“xx门”“xx族”等由“度”“族”“热”等。关于外来词和借鉴古语的词,陈文博认为是、、“封建思想、文化残渣泛起、西方腐朽思想的侵蚀和渗透”,我认为纯属子虚乌有,根本谈不上腐朽和侵蚀,整个社会本就是全球文化、互相影响,正如在东亚东南亚形成“中华文化圈”一样。语言的借鉴从大的方面来说就是经济文化交流的反应,是不自觉的自然而然的,可以说事物质决定意识。我们不能够戴着有色眼镜来审视外来文化。反应型包括对新现象的反应,是从已有现象的抽象凝练。如:“猪坚强”,一部分网络词汇就是此类。生造型即对新出现的事物或现象没有已有的词来表述,需要新造来命名,比较正式的,如:“水立方”、“工薪阶层”“打工妹”、。半生型生造即对已有词汇稍加改变或添加,使之表示一类事物(上文已提到过)或用法稍有变化。另外有具体研究某一方面的成果,如关于旧词新用有赵国伟的《白骨精的新面孔-3论新词中的旧瓶装新酒现象》讲的很好,还有大量关于网络用语的热议……以上关于新词新语的产生的论述中,我们发现,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为新词新语对传统语言的冲击而感到恐惧。正如任何新社会现象的出现,任何新事物在产生之初都是有各种各样的缺点,而事物的发展本身又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所以我认为没必要太在意这些新词新语,那些没有多少价值的、不符合社会发展的末流暂时的词汇就会自然淘汰掉(就像流行歌曲只流行一段时间)。从古到今,词汇的发展从未像现在一样受人为的担心甚至想要干预,总之我们不必担心他会撼动正规语言规范。这儿又引出一个问题,“什么是正规”,完全是人为的,我在想,是否基本语言知识也该有所改革了。很多人不敢碰触这个问题,因为主流思想是坚决维护。拙见,即使在正确的理科问题都有变的情况(如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就被霍金的相对时空观完善)。这是很明显的物质性的。同样道理,意识形态领域以至万事万物都得变了,当初制定标准的也是遵照当时的,并没有看那以前的(如果那以前有是否也会放弃制定当前的标准?)当然我不是很系统深入的了解当前的基本语言知识,我只是提出自己的观点,如果必要的话可以修改当前的基本知识。关于这一点我想追述一下,当前我们的生活用语也(有很多不符合语言学规范,也即“理论和现实出现了脱节问题”,即使是语言工作者也并不能保证日常所说的每一句话都符合标准的语言规范,我们到底应该尽量规范自己的日常用语还是什么,理论的实际意义到底在哪里?应该如何实施?为什么从小学标准语言的学生都做不到?因为语言是文学的载体,所以我想借助文艺学的理论“人本思想”来阐述。我认为作为这种意识形态领域的理论应该秉着服务人民的原则,即使作为语言,作为交流工具,其内在的简易性也要求语言规范能符合人们的用语习惯,如“我来北京是坐飞机的”这类问题是不是该关注一下,对现有规范作适当调整?正如我提到的,本身现有这个规兑彩前础暗浞?4的白话文著作”来确定的,为什么不能按照现在的“典范”作适当修改呢?难道我们要一千年、一万年甚至一人类史中国语言规范都不变吗?这显然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符合哲学规律的)即使不修改语言规范也没有必要太过担心动摇问题,因为这是社会发展的正常现象(正如历史上一定也有类似的现象)。听之任之虽然能够解决,但可能会走弯路,所以我不排除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是这里有个度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