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高一地理必修二:2-2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案(第2课时).doc
上传人:Ke****67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7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高一地理必修二:2-2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案(第2课时).doc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高一地理必修二:2-2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案(第2课时).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二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第二课时:城市体系【课程标准要求】标准活动建议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实地调查不同种类商品与其市场服务范围的关系【设计思路】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这部分知识涉及到各种概念名词,如:“中心地”、“城市体系”等。学生对此较为陌生,而教材介绍得又很简略,因此在教学中投影大量的图表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在“城市体系”的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所在城市的商业网点的分布调查活动,降低理论学习的深度,加大地理学习生活化特征。从教学方法看,本课可以灵活运用问题导学法、文献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合作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充满生机的探究性活动中掌握学习目标。【知识构建】课程标准关于本课的“标准”是“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其具体要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能以某个区域内的城市(镇)布局为例,说明不同规模城市(镇)服务功能的差异;二是能应用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原理,比较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本节内容主要从空间的角度阐述城市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包括两大问题,即城市的区位选择和城市体系(包括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功能案例分析)。本节知识结构如图1所示。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长三角城市功能案例分析中心地理论城市体系城市活动城市功能图1【教学目标】1.理解城市在区域中的核心地位,了解中心地理论。2.借助实例,分析某一地区城市体系中不同规模城市在数量、服务功能和辐射范围上的差异。3.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中心地理论和城市体系。2.教学难点中心地理论和城市体系。【课前准备】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做一次商业网点服务范围的调查:1、调查家里人或周围邻居在购买下列物品时一般去城市的哪个商业中心或商业小区?食用盐、牙膏、香皂、衣服、高档化妆品、电视机、冰箱、计算机、钢琴等。将上面调查得到的情况进行分类统计,找出规律性。2、调查住所附近的商店类型和数目以及周围比较大的商业点的类型、数目和离家的距离,调查大商业点的销售商品类型;将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教师搜集“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分布”等地理分布图,设计“城市的等级与城市数量和服务范围之间的关系”、“长江三角洲地区不同等级城市的数量、服务功能和城市辐射范围”等比较表。课前做好学习小组的组建与分工工作。建议每个小组以4-6人为宜,每个小组成员在教室中的座位邻近,可以随时集中起来围坐在一起。每个小组确定1名小组长,1名记录员,1名发言人,1名纪检员。提前为每个小组打印好“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表”(如表1所示),以便在讨论过程中及时记录学习情况。表1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姓名在小组中的职责发言次数个人观点×××第二课时:城市体系【课堂活动设计】第一部分:新课导入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投影长江三角洲地区卫星影像图(夜间),判读长江三角洲地区最大的几座城市,找一找家乡扬州。学生思考、讨论。通过城市卫星影像图的欣赏,从视觉上给学生强大的“冲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目标展示投影学习目标,要求说出关键词。①朗读学习目标;②迅速说出关键词明确目标,提高学生的有意注意。第二部分:新授内容设计探究活动1:阅读教材,结合扬州实例分析城市功能。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和城市活动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②提出导学问题: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是什么?城市活动有哪些?城市的基本活动是什么?为什么?请以扬州市为例进行说明。③倾听学生回答,引导同学们对回答者的观点作出正确评判。①自主阅读教材,思考问题②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谈谈扬州市的城市活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究活动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研讨中心地理论。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中心地理论①投影学生的课前调查报告,投影教材图2-2-9“中心地的服务范围示意图”。②提出导学问题:什么是城市体系?什么是中心地?中心地的布局原则有哪些?城市的等级与城市数量和服务范围之间有何关系?③对学生的学习进程进行及时指导。④对交流的成果组织评议,最后给予准确评价。①每个小组的小组长展示本组的课前调查成果,结合教材内容,思考教师提出的导学问题。②小组内交流,讨论,提出新的疑问。讨论过程中记录员及时填写“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表”,如表1所示。③小组组长整合每个成员的个人观点,填写如表2所示的比较表(表2中的具体内容预先留空)。④2-3个小组分别投影已经完成的比较表,并让发言人交流小组成果,其他组可提出补充意见,发言人回答其他组成员的质疑。通过身边简单商业活动的分布规律进行调研并归纳提炼加以分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