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工作人员,大家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观潮》,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说课。我首先说教材《观潮》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写景散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课文记叙了一次观潮的盛况。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细腻的笔触,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课文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展现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表达了对钱塘江大潮奇观的惊叹和赞美。根据教学内容和新课程标准,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会认“盐、屹”等12个生字,会写“潮、据”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笼罩”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3.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4.能边读边想象,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本课的教学重点为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难点为能边读边想象,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接下来说教法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基于此,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朗读感悟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地走进文本,在读中思考,读中理解,读中悟情。我引导学生通过师生接读、逻辑引读、减词对比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的原因。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圈点批注、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展开,让学生抓住“闷雷滚动,山崩地裂,一条白线,万马奔腾”的重点词语,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然后重点说一说教学过程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新课程标准提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这理念的指导下,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五个环节:环节一:质疑探究,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上课,我首先用电子白板播放古代诗人王在晋的《望江台》,“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还有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的诗句,顺势启发学生:同学们,从诗句中有没有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呢?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它到底“奇”在哪里呢?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文《观潮》。这样的设计,一瞬间就将学生带入情境中,激发起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欲望,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铺垫。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朗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之法”。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让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要求在读的过程中,将不懂的生字词圈一圈,划一划,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的问题,我有针对性的对易错难读的生字词进行指导,如:笼罩等生字词;接着我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在课文相应段落画出重点,目的是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环节三:研读赏析,体验情感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为此我将层层设疑,步步引导,抓住重点语句展开深入分析。我主要分三个步骤进行:首先我抛出思考问题: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原因?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全文,然后按四人为一组进行小组交流讨论。接着让小组逐一汇报,我相机点拨后引导学生朗读重点词句:如“第2自然段: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体现了潮来前的画面。第3-4自然段:传来隆隆的响声,出现了一条白线,逐渐拉长,变粗,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体现了潮来时的画面。第5自然段: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描写了潮过后的景象。最后,我让学生带着情感朗读全文,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品味,读中生情,读中获得情感的熏陶,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奇观。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环节四:拓展延伸,发展语言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须。因此,在对课文作出总结评价后,我让学生说一说:从课文中找出与诗歌《浪淘沙》内容相关的句子?这样既能发散思维,又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环节五:布置作业,积累语言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读写结合才能真正丰富学生体验,因此,本节课安排两道课后作业:作业1:朗读课文,抄写你喜欢的句子;